1.亲本来源和选育过程: 该品种是以300-6-5-4-1-3株系为母本,S3-3-2-5-1-2株系为父本配制的一代杂种。母本ER300是从粘毛茄中,采用病圃鉴定、单株选择5代育成的 株系。表现耐寒性强、较耐热、抗茄子青枯病、黄萎病。茎杆较细,分枝强、茎叶无刺。果实较小,卵圆形,果皮紫色,果实种子多不堪食用,种子易发芽。父本S3是从泰国引进的抗病株系,用病圃鉴定、单株选择5代育成的株系。表现耐寒性强、较耐热、高抗茄子青枯病。茎杆粗壮、茎叶无刺。果实中等大,卵圆形,果皮白绿色,果实种子多不堪食用,种子易发芽。2003年配组,2004年鉴定嫁接抗病性,2005~2006年参加小区品比试验, 2006~2007年参加省内多点试验,2007~2008年进行生产示范,2009年6月28日通过了省种子管理局组织的现场评议。 2.主要特征特性: 植株生长势强,株形半直立。株高约75cm,开展度约70cm。茎叶无刺,叶绿色,叶长约18cm,叶宽约10cm,茎杆与叶脉紫色。始花节位8~10节,花单生或簇生,花冠紫色,隔2~3节1花。果实较小、卵圆形,紫色。果长5~8cm,果粗4~6cm,单果重80g左右。果肉绿白色、果实种子多,不堪食用。早中熟,耐寒性强,种子易发芽,高抗茄子青枯病。 3.栽培技术要点: a、春季嫁接栽培,播种期为10月中下旬至12月中下旬。砧木比接穗提前10~15天播种。 b、大苗嫁接栽培,采用劈接法嫁接。3月中下旬,当砧木苗有5~8片真叶,茎粗3~5毫米时嫁接。嫁接苗成活后7~10天可定植。及时摘除砧木上萌发的侧芽。 c、参考株距50厘米,行距60厘米,畦宽(包沟) 1.4米,栽两行,亩栽1800株左右。 D、施足基肥,亩施堆肥3000~5000公斤,饼肥150公斤,磷肥50公斤,钾肥30公斤,定植后至开花前追肥2~3次,门茄采收后重施一次肥,以后每采收二次应追肥一次,注意肥水管理。 E、苗期重点防治猝倒病和碳疽病,定植时防治小地老虎。结果期虫害防治同普通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