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四翅滨藜属藜科滨藜属,是一种耐干旱、耐盐碱、耐寒冷,可以防风固沙、改造盐碱土壤、改良牧场的饲料灌木。原产美国中西部地区,是由美国科罗拉多州州立大学等单位选育出的改良种,1989年由中国林科院首次引入我国,1998年开始在青海林业生产上推广应用。白城市有数百万亩闲置的苏打盐碱地,土地荒漠化程度较重,为解决盐碱地的生物治理、丰富盐碱地区的植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2002年我们开始关注并引种做前期工作,2004年我们向白城市科技局申报了《四翅滨藜种源选择》课题,并于当年被市科技局批准立项。该课题引进了美国科罗拉多州、加利福尼亚州、怀俄明州和尤他州生产的四翅滨藜种子,进行容器播种育苗,所得苗木进行苗期试验及区域试验等,通过对各种源的耐寒试验、耐旱试验和耐盐碱检验,选出适合白城市推广栽培的优良种源——怀俄明州生产的四翅滨藜种源。它耐干旱:可以在年将雨量200毫米的地区生长;耐寒冷:可以在极端最低气温零下35度的地区安全越冬;耐盐碱:在含盐量1﹪、PH值10的土壤上正常生长,亩产鲜饲料1~3吨,亩产值可达3000~9000元。该项成果突破了四翅滨藜在重度苏打盐碱土上的栽培技术,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为苏打盐碱土区的植物多样性提供了新品种。选育出的四翅滨藜可以在吉林省西部地区及与之相近气候条件的盐碱地、沙地上栽培。四翅滨藜耐寒、耐旱、耐盐碱,但不耐涝,水浸泡几天就会导致死亡,因此要避开涝洼地、选择平坦或岗地栽培。四翅滨藜已在通榆、长岭等地推广50公顷以上。目前,应加强对四翅滨藜的宣传力度,并建立示范基地,同时政府应对四翅滨藜嫩枝叶的饲料加工产业予以扶持,并进行综合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