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1、课题来源与背景 本项目是科技厅2005年桂科计字[2005]37号文件下达的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肿节风规范化种植研究与示范”,合同编号为“桂科攻0537017-14”。 2、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技术原理:根据《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的要求,结合肿节风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开展规范化栽培技术研究。 性能指标: (1)项目下达文件要求的性能指标 ①按《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制订出肿节风生产标准操作规程(SOP)。 ②确定肿节风品种,制定种子、种苗质量标准。 ③肿节风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面积100亩,亩产肿节风药材干品400kg,所产药材质量符合《中国药典》规定的要求。 ④肿节风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收获期年产值26万元。 (2)完成情况 在东兰县东兰镇委荣村建立肿节风种植示范基地120亩,收获期亩产药材干品达436.35kg,亩产值达2618元。所产药材经广西区分析测试研究中心检验,符合《中国药典》及《药用植物及制剂外经贸绿色行业标准》要求。根据研究结果结合《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要求,编写了“肿节风规范化生产标准操作规程”(SOP)。 在国内期刊发表论文3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件。 3、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首次开展广西产肿节风的规范化、规模化种植研究,制订了肿节风规范化生产标准操作规程(SOP),总结出肿节风最佳种植密度、最佳施肥配方及合适的采收期,为肿节风药材标准化生产、保证药材质量稳定提供科学依据。 首次对肿节风炭疽病进行形态和分子鉴定,确定其病原菌为黑线炭疽菌(Colletotrichum dematium),发现肿节风是黑线炭疽菌的新记录寄主。对肿节风炭疽病提出了有效的综合防治方法。 4、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对肿节风的规范化、规模化种植进行了系统研究,总结出肿节风最佳种植密度、最佳施肥配方及合适的采收期,为肿节风药材标准化生产、保证药材质量稳定提供科学依据。该技术稳定可靠,已可进行产业化应用,适用于中药农业领域。 5、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应用情况: 在东兰县东兰镇委荣村建立肿节风种植示范基地120亩,亩产药材干品达436.35kg。药材质量符合《中国药典》要求。 存在问题: 肿节风药材传统采收方法为连根采收,不利于野生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利用。制药企业应当引导药农和种植户改变原有的采收方法,即采收地上部分药材,保留根部,让其继续萌芽生长,可有效保护野生资源,降低种植成本,使资源可持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