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1.项目来源与背景 本项目来源于宁德市医院2009年度自选课题。 非甾体类镇痛药物种类繁多,在临床麻醉过程中,常面临选择何种非甾体类药物及何时使用等问题。08年帕瑞昔布作为第一种注射用选择性环氧合酶(COX-2)抑制剂,在中国上市,满足了围手术期非胃肠道途径给药的临床需求,但其药效特别是在超前镇痛方面的应用还未见报道。不良反应方面,以往的非甾体类镇痛药物会影响血小板导致出凝血时间的改变,从而限制了此类药物在围术期的使用。而帕瑞昔布对COX-2受体的高选择性,则极大降低此不良作用。本课题的目的在于探讨帕瑞昔布在预先镇痛方面的作用以及对血小板CD62P的影响,以期为该药在围术期安全应用、提高镇痛效果提供研究依据,并对由此带来的临床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评估。 2.技术原理及技能指标 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8组,其中2组在制作急性痛模型前给予帕瑞昔布,2组在建模后给药,4组为对照组,通过比较不同组间大鼠在累积疼痛评分法及热板实验中所表现出对痛觉敏感方面的差异来检测帕瑞昔布在超前镇痛方面的作用。同时检测了各组大鼠在建模前后血中血小板CD62P水平的变化以判断帕瑞昔布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临床上通过围术期合理适时的应用帕瑞昔布超前镇痛,对术后患者减少镇痛药物使用量和避免阿片类药物使用上优越性以及患者的满意度方面,与以往的镇痛方式进行对比,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进行考量来判断帕瑞昔布超前镇痛的可行性。 3.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①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同剂量帕瑞昔布不同时间窗给药对大鼠急性痛镇痛方面的影响,率先探讨了其超前镇痛的可行性和效果。 ②在安全性上观察了围术期大鼠血小板CD62p的变化,证实帕瑞昔布不影响血小板功能,为多模式镇痛提供新的途径。 ③为临床上减少非甾体类使用量和避免阿片类药物的使用提供有力支持,改变当前痛后给药的镇痛模式。 4.技术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帕瑞昔布超前镇痛模式简单易行,其应用的关键在于临床医师在超前镇痛方面重视程度,在技术层面容易达到要求。帕瑞昔布目前主要用于临床上轻、中度疼痛的镇痛。作为一种新型的非甾体类镇痛药,其在镇痛方面的药效和副作用方面有别于其它非甾体类药物的优点,已逐渐被广大临床医师所接受和认可,在门诊创伤镇痛、术后镇痛以及有创性检查治疗等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5.应用情况及存在问题 本课题所发表的论文2篇,已被《万方引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等数据库收录,体现出较高的学术价值。帕瑞昔布超前镇痛模式目前已在本院及本市其他协作医院麻醉科推广,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本课题因药物在幼年个体上缺少足够的临床数据而未涉及,固目前所应用的病例仅限于成年个体。同时由于时间和经费的原因,该项目所构建的新型镇痛模式在临床上推广还不够系统和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