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一、课题来源与背景 课题来源:安徽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社科领域面上攻关) 背景:蛇毒丸制剂为我所原研院内制剂,后改为其它制剂(黄卫食字[2004]第010号),主要成分是祁蛇蛇毒的提取物。常规口服后,肿瘤患者精神、食欲好转;疼痛等症状改善,肿瘤缩小,生存质量提高。甚至晚期肿瘤患者结合手术治疗痊愈,随访30年至今无复发。由于蛇毒成分复杂、生物学活性广泛,蛇毒丸制剂抗肿瘤的作用机理还不清楚,影响了疗效评价与推广。近年来,本团队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从祁蛇毒中提取其主要抗肿瘤活性多肽组分I(AAVC-I)。本项目旨在通过改进药物剂型与给药途径,达到提升生物利用度,提高药效的目的。 二、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蛇毒质量稳定性。从源头把控祁蛇毒原毒质量,通过规范化管理祁蛇毒前处理等条件,得到质量控制的祁蛇毒干粉。结合合作单位的成熟研究技术,通过科学稳定方法分离纯化祁蛇毒,多次纯化浓缩富集,获得目的抗肿瘤活性成分。 研究药物学相关问题,通过改进药物剂型和给药途径,解决口服蛇毒制剂在胃酸和酶的作用下活性成分受到破坏和通过肝脏“首关效应”的问题。通过实验观察蛇毒抗肿瘤组分对机体及肿瘤相关毒性、药效等作用等。 三、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1.通过改变传统蛇毒制剂抗肿瘤口服给药方式,采用分离后的抗肿瘤活性组分,且首次通过经肛肠栓剂给药方式,探究药效及安全性。 2.口腔鳞状细胞癌是人口腔黏膜上皮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治疗仍以手术为主,但对面部形态、功能等影响较大。此外,口腔鳞癌对化疗不敏感、治疗后并发症多。本研究联合国内多个高校蛇毒研究所专家,在前期已研究证实AAVC-I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效应的基础上,采用人口腔鳞状癌细胞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鳞癌临床上治疗的新方法和新途径。 四、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在我所40余年蛇毒科研及临床治疗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现代科技手段,进一步对祁蛇毒进行分离提取,以离子交换和凝胶柱层析法从祁蛇毒中分离纯化AAVC-I,2019年5月对此方法申报发明专利1项。对人口腔鳞癌等肿瘤细胞的具有显明抑制作用,如AAVC-I对人口腔鳞癌Tca8113的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并且可诱导其凋亡。其中AAVC-I(活性多肽)通过肛肠静脉吸收安全,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同时,为保证最大程度保存蛇毒生物活性(多肽),祁蛇取蛇毒及粗毒冻干规范管理,制定企业标准2项。2018年1月应邀参与中华中医药学会蛇类养殖与产地加工行业团体标准的编研,结合我所50年来的祁蛇养殖与研究成果经验,2018年12月完成中华中医药学会蕲蛇养殖与产地加工技术规程团体标准1项。 五、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通过项目研发,开展抗肿瘤组分相关定性定量分析等试验。申请发明专利1项,发表论文2篇,制定祁蛇类行业团体标准1项,地方标准1项,参与产学合作科技人员13人。引进高级职称(博士)3人,引进中级职称(硕士)1人,晋升中级职称2人,培养蛇毒蛇药专业技术人员15人。 至今为止,祁蛇标准化养殖及初加工技术、规范化蛇毒前处理操作技术,已在祁门蛇伤所养殖基地应用推广;提升了蛇类药材及蛇毒的质量。通过项目的推进,组建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平台1个。项目关键技术的研发,为下一步更深入开展祁蛇毒抗肿瘤研究提供了基础。促成多个标准养殖基地的建立,拉动了祁蛇产业联合发展,2016—2019年通过项目相关技术孵化科技企业1家,新完成蛇类养殖基地升级改造1个,技术参与拉动祁蛇博览园、黄山市桃花园酒业(祁蛇多肽)、南诏药业等重点项目投资2010万元。本科技攻关项目的开展,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存在问题: 1.项目试验(栓剂工艺研究、动物肿瘤实验等)对祁蛇毒分离筛选的目标组分需求量很大。前期分离筛选工作周期较长且每批次筛选得到的目标组分含量远低于实验需求量,需耗费大量时间于前期分离提纯相关目标活性组分。 2.结合现有条件,项目开展临床栓剂工艺研究、肿瘤动物实验等,还需加强与有资质的科研院所系统、深入研究,尤其需要较大资金来支持。同时,项目涉及多单位、多部门联动,科研周期较长。临床前期研究还需要做大量的基础研究工作。 六、历年获奖情况 “祁蛇人工养殖研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五步蛇咬伤致溃疡坏死与后遗症关键技术研究”荣获2015年黄山市科学进步奖一等奖、2016年安徽省科学进步三等奖;主编《中国蛇伤急救学》荣获2017年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著作奖。参与2018年安徽医科大学“毒蛇咬伤模型的复制及救护”课题,荣获第三届全国“梦之路杯”医学高等学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软件创意组作品大赛一等奖。“祁蛇毒抗肿瘤组分”研发团队,被列为2018年黄山市“前沿技术创新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