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1.成果简介 内蒙古为糜子主产区,但近年来栽培面积减少,品种多为农民自留种,抗性差,产量低,专用性不强,因此需要选育抗性优良,产量高的糯性专用糜子品种。“蒙糯糜1号”是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作物育种与栽培研究所2008年从宁夏农林科学院固原分院引进的糜子品系“05-29”选育而成的黍子新品种。糜子品系“05-29”是宁夏农林科学院固原分院1998年由“宁糜8号”良种繁育田发现的自然变异株系,经选种圃种植选择,品鉴圃种植鉴定,粳糯分离。1998年,从宁糜8号良种繁育田选择自然变异株系;1999年,种植于选种圃第28区,表现分离,株系选择。2000-2004年,第二、三、四类混合群体根据育种目标连续进行集团选择,使群体性状趋于稳定。至2004年,编号9928-3-3-9-12-15入选品种鉴定圃进行产量性状鉴定;2005年,9928-3-3-9-12-15种植于品鉴圃29区进行产量性状初步鉴定,小区亩产274.8kg,较对照宁糜9号亩产265.8kg增产3.38%,表现为丰产性状良好。由于同期相近品系较多,未在宁夏安排更进一步试验。2008年,内蒙古农业科学院从宁夏引进内蒙古进行进一步试验鉴定。引进编号为宁夏农林科学院固原分院最后一年选种圃小区编号05-29。在云南进行南繁加代。2009-2010年,对表现好的05-29株行材料进行6行区3次重复小区对比试验,生育期间通过植株性状的观察、鉴定、选优并进行室内考种。选择综合性状稳定的穗行冬季在海南岛加代。小区平均测产05-29为414.16kg/亩,比对照368.68kg/亩增产12.34%,并将该品系定名为“蒙糯糜1号”。2011-2012年,采取边加代边参加内蒙古自治区区域试验的措施,进行产量及其综合性状和经济性状鉴定。2013年,参加内蒙古自治区糜子生产试验。2014年,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蒙糯糜1号”,编号为:2014001。2015年6月通过国家小宗粮豆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编号为:国品鉴杂2015006。 2.推广应用 2012年参加第十轮国家小宗粮豆糜子(糯性)区域试验,蒙糯糜1号(NM10-02)生育日数103d。株高162.8cm,主茎节数7.2节,主穗长38.5cm,穗重8.0g,单株粒重10.4g,千粒重8.3g。平均单产3832.1kg/h㎡,较对照增产2.04%,居第4位。在陕西榆林、甘肃庆阳等试点表现较好。 2013年蒙糯糜1号(NM10-02)生育日数 107 d。株高 168.6cm,主茎节数 8.0 节,主穗长 38.3cm,穗重 7.4g,单株粒重 13.4g,千粒重 8.4g。平均亩产241.51kg,折合 3622.7kg/h㎡,较对照增产 4.44%,居第 2 位。在宁夏盐池、内蒙古呼和浩特、黑龙江哈尔滨等试点表现较好。 2014年蒙糯糜1号(NM10-02)生育日数104 d。株高 161.5cm,主茎节数 7.8 节,主穗长 41.2cm,穗重 10.6g,单株粒重 9.4g,千粒重 8.4g。平均亩产 252.75kg,折合 3791.3kg/h㎡,较对照 NM10-10 增产 10.48%,居第 2位。在内蒙古达拉特、黑龙江哈尔滨、河北张家口、山西大同、黑龙江呼和浩特、甘肃庆阳、宁夏固原、黑龙江齐齐哈尔、内蒙古赤峰、甘肃会宁等试点表现较好。2012-2014年,第十轮国家小宗粮豆糜子(糯性)区域试验中,蒙糯糜1号(NM10-02)生育日数105 d。株高 164.3cm,主茎节数7.7节,主穗长 39.3cm,穗重8.7g,单株粒重 11.1g,千粒重 8.4g。平均亩产254.32kg,折合 3814.7kg/h㎡,较对照增产 7.0%,居第 2 位。在宁夏盐池、黑龙江哈尔滨、甘肃庆阳、内蒙古达拉特、内蒙古呼和浩特、河北张家口等试点表现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