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随着电网建设的迅速发展,电气化铁路、电弧炉以及大量利用电力电子技术的工业设备等干扰性负载,风电、光伏等新能源陆续接入电网,对电网带来谐波、波动与闪变、三相不平衡、电压暂降等电能质量问题,严重影响了电力用户的生产和生活,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以及用户的正常用电造成隐患。 本项成果利用覆盖全省的电气化铁路、电弧炉等重要冲击性负荷用户,以及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的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监测数据,开展了冲击性负荷和新能源接入电网各项评估和动态预警技术研究。 主要研究成果包括: (1)建成了具有1032个监测点、国内规模最大的大型开放式区域电能质量监测网,监测网监测指标齐全; (2)基于灰色理论和组合线性加权的综合评估方法对电能质量监测数据进行动态综合评估,量化电网微区域的电能质量指标评价,在国内首次实现了扩展到省、市、县、站各级区域的动态量化评价; (3)首次提出了基于高阶统计量的时间序列挖掘算法,快速准确地挖掘出电能质量监测数据中存在的电能质量异常,在国内外首次实现了对电能质量多指标的动态分类分级预警; (4)首次提出了基于电气化铁路全过程电能质量监测数据的机车模型参数辨识,利用该方法提高了电铁接入对电网影响的预评估准确性。 本项成果建立了全省电能质量监测网,建设的监测网系统集成于生产管理平台,全面运行应用超过半年,开展了陇海电气化铁路,京沪电气化铁路,沪宁城际高铁,南钢电弧炉冲击负荷,盐城沿海风电,尚德光伏发电等多项电能质量专题评估分析。 利用该成果开展针对冲击性负荷和新能源开展评估和预警工作,及时发现了江苏电网中电能质量超标或异常的变电站和冲击性用户,有针对性的组织公司各相关职能部门开展措施,大大缩短了电能质量问题解决的周期,降低了因电能质量问题对电网设备和其他敏感用户造成影响的可能性,延长了电网设备的服役时间,提高了供电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