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关于我们 | 帮助中心
欢迎来到天长市科技大市场,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成果 专家 院校 需求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详细页

[00145413]优良大豆新品种试验与示范推广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种植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一、项目背景 大豆是重要的粮食、油料、饲料和能源兼用作物。在农业生产方面,作为具有生物固氮能力的豆科植物,大豆是一种优良的轮作换茬以及间套作作物,具有培肥地力、改良土壤结构、肥地养地等作用。因此,随着大豆消费的增长以及畜牧业的飞速发展,国内大豆供求出现严重失衡,我国大豆生产不但满足不了国内需要,而且发展很不平衡。 宜春市位于江西中西部,大豆每年可以进行多季种植(春、夏、秋),全市有近百万亩红壤旱地适合种植大豆,另外还有一部分园地适合大豆间套种,并且大豆种植的品种多年未得到更崭,因此大豆具有很大的生产潜力。然而缺磷、酸性的土壤条件是本地区大豆产量和品质提高的主要限制因素。因而,要提高大面积大豆产量,必须引进的大豆新品种。 华南农业大学从1995年开始进行了大豆适应酸性缺磷红壤的研究,经过多年选育,培育出多个抗逆性好、品质优良、产量高的大豆新品种,并具有耐酸、耐低磷、耐铝毒等优良性状,其中7个新品种于2006~2007年通过了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项目组2007年从华南农业大学引进华春1号、华春2号、华春3号、粤春03-3、华夏1号、桂夏豆2号、华夏3号6个新品种到宜春市乃至江西省示范推广。 二、项目来源 本项目实施时间从2007-2013年,共7年,先后承担了5类项目: ①2007-2009年由华南农业大学下达的“江西红壤旱地引进大豆新品种的适应性研究和示范推广”项目,项目来源为华南农业大学主持的、美国麦氏基金会下达的“提高中国与非洲豆科植物磷效率和生产的研究” 项目子课题。 ②2008-2010年宜春市科技局下达的“优良大豆新品种在宜春市红壤旱地示范推广”项目。 ③2008-2010年江西省科技厅下达的“优良大豆新品种在红壤旱地示范推广”项目。 ④2008-2010年华南农业大学下达的“宜春市大豆现代产业体系研究和建立”项目,项目来源为农业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子课题。 ⑤2008-2013年华南农业大学下达的“华南大豆与甘蔗等作物间套作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项目来源为农业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项目子课题。 三、示范推广情况 2007-2013年先后在宜春市的丰城、铜豉、袁州、樟树、上高等县市以及新余市、乐安县示范推广,七年来大豆新品种共推广面积23.5万亩,春、夏(秋)大豆平均亩产148.5公斤,比本地品种亩增产48.0公斤,增长32.8%,新增产量1128.0万公斤。

推荐服务:

Copyright  ©  2019    天长市科技大市场    版权所有

地址:滁州高新区经三路

皖ICP备2023004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