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国家星火计划重大项目《食用菌产业升级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编号:2012GA610002),是由产学研等五家技术联盟单位承担5个子课题组成。项目以天津中亿菌业有限公司为牵头单位,郭成金总负责。《白灵菇工厂化生产关键技术应用与示范》天津中亿菌业有限公司承担,郭成金负责;《蘑菇产业技术升级与规模化生产》天津市金三农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承担,班立桐负责;《林地食用菌周年化生产集成应用》天津市天寿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承担,张志军负责;《食用菌冻干产品规模化生产技术开发》天津商业大学承担,张明春负责;《食用菌生产过程有害物监测技术和控制体系建立与应用》天津市食品加工工程中心承担,王硕负责。项目合同实施年限:2012年01月01日~2013年12月30日; 项目实际完成日期2014年06月30日。 2011年,天津食用菌产量已达16.1万吨,是2007年的5.7万吨的2.8倍。主要生产糙皮侧耳、金针菇、香菇、杏鲍菇、真姬菇、白灵菇、秀珍菇、姬菇、双孢蘑菇、褐蘑菇、草菇、黑木耳、毛木耳、脉承木耳、茶树菇、灵芝、蛹虫草、冬虫夏草(菌丝体)、鸡腿菇、黄伞、滑菇、灰树花、巴西蘑菇、猴头菌、银耳、大球盖菇等26种,形成了一般设施温室培殖、工业化培殖、林地培殖3个主要生产模式。尤其是工业化培殖快速发展,在天津所有涉农区县均有工业化培殖厂,较大的共计12家,据不完全统计年产鲜菇 4.38万吨,占天津食用菌年产量16.1万吨的27.20%。 项目通过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新大赛获奖成果、天津高校农产品贮藏加工重点学科、天津市食品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以及天津食用菌栽培加工龙头企业的技术优势,针对食用菌一般设施生产、工业化生产、林下生产、产后深加工及其食品安全生产体系的构建所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需要企业联盟产学研融合,需要食用菌产业升级关键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它有利于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高度融合,资源整合形成合力,实现1+1大于2的效果;它有利于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它有利于城乡一体化、城镇化发展;它有利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转移剩余劳动力和就业,促进产业升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多方共赢,繁荣经济;它有利于实现部分农民转变为农业工人,实现城镇化发展的安居乐业;它有利于推进天津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进程。 项目使食用菌产业中液体菌种的生产与使用技术、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工艺技术、林下标准化、周年化生产食用菌技术、珍稀食用菌冻干食品及深加工技术、快速检测食品农残、重金等关键技术等得到了集成创新与应用;实现了食用菌产业关键技术升级。 项目使食用菌产业,从原料到制种到食用菌培殖,从产品采收到保鲜,到冻干食用菌食品研制,从产品快速检测农残、重金到菌糠的再利用技术,即从产前到产中,到产后到销售,使整个产业链得到了优化、强化和延伸,实现了循环经济发展。 1.项目将白灵菇液体发酵菌种工业化生产与使用技术,工厂化高效生产双孢蘑菇工艺技术,林下食用菌多品种标准化周年化生产技术,珍稀食用菌冻干技术,农残、重金属全程快速检测等一套食用菌产业关键技术集成创新,获得登记申请专利14项,其中已授权专利3项。。 2.项目从原料到制种到培殖,从产品采收到保鲜到冻干食品研制,从菌糠的再利用到农残和重金属全程快速检测,即从产前-产中-产后,使食用菌产业链得到了优化、强化和延伸,使食用菌产业得到升级关键技术集成,使食用菌产业得到循环经济发展。 3.项目通过企业与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食用菌产业强强技术联盟,高度融合,以科技特派员为主多种资源整合形成合力,获得了1+1大于2效果和示范作用。 4.项目实现销售收入24 407万元,净利润7 962万元,缴税总额240万元,创汇50万美元。农户培训2 305人次,就业培训1 240人次,新增就业人员1 875人,带动农民增收6 825万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显著。 5.项目建立了示范基地10个,示范新品种、菌株13个,开发新工艺15个、开发新产品11个,建立生产线9条,示范推广面积5 935亩,示范推广技术19个,覆盖20个乡镇。 6.工作指标有所突破,即发表文章 17篇,合同著作2部;指导硕士11人、学士12人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