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籽种产业是北京现代农业的重点发展产业之一。由北京农学院谢皓教授主持完成的北京市自然基金资助项目“大豆品种微卫星DNA指纹图谱的构建”(项目编号:5052006)针对当前大豆种子的真实性、品种纯度鉴定以及伪劣种子鉴别等方面技术较落后的现状,进行了大豆种子真实性以及品种纯度鉴定方法研究、大豆品种标准图谱制备和SSR-DNA图谱数据库的开发研究。该课题建立了一套简便、准确以及不受季节影响的大豆种子质量检测的新方法,为北京市籽种产业、种子质量工程的发展提供了一种籽种产业质量检测新技术和新方法,该课题研究成果已经直接运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中,具有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该课题主要成果包括: (1)提出了“一种大豆种子真实性和品种纯度鉴定新方法”。该课题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以大豆种子为鉴定样品提取DNA。由于DNA 扩增产物采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便简捷,费用较低,易于在种子生产企业推广应用。 “一种鉴定大豆种子真实性和/或品种纯度的方法”于2008年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发明专利(ZL2006 1 0088869.1) (2)完成了大豆品种标准图谱的制备。该标准图谱采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胶片分析,即每个品种的扩增产物在8%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上电泳,胶版面积小(20×20cm)便于数据分析比较;DNA扩增产物没有经过变性,DNA片段会出现线性和螺旋结构2种类型,电泳后出现的多态性更高,易于发现有效引物。 (3)开发和构建了DNA图谱指纹数据库。 该课题利用微软NET Framework编程体系,Visual Studio 2005 开发软件,XML数据存储语言和ADO.NET数据库交互技术,以分子量和相对迁移率及条带数为基本数据信息,开发了一个SSR-DNA图谱数据库。数据库系统总体分为三层:表现层,中间层和数据层。表现层使用的Data Grid View控件进行展现数据;中间层为Data Set作为数据载体进行数据处理;数据层使用ADO.NET连接Access数据库驱动。系统模块具体分为:引物管理模块,样品管理模块,Marker管理模块,构成大豆品种SSR-DNA图谱数据库。 该课题在DNA指纹数据的采集上,以标准分子量为对照,利用Alpha View (多功能凝胶成像软件)分析谱带的分子量和相对迁移率,以分子量和迁移率及条带数作为DNA指纹数据。一个引物一个数据,信息具有多用性,而且方便数据库增容。鉴定样品时,只需以标准分子量为参照进行电泳和图谱分析,在相应的引物栏中即可搜索出与该品种相同(或相似)SSR-DNA指纹信息;在增加品种图谱时,也只需以标准分子量为参照进行电泳和图谱分析,获得数据录入在数据库。数据库软件《大豆品种DNA指纹图谱数据库系统V1.0 》于2009年8月获得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该课题以SSR分子标记在大豆品种和种子纯度鉴定的研究作为切入点,创立了一种大豆种子真实性和品种纯度鉴定方法,并完成部分大豆品种标准图谱的制备以及SSR-DNA图谱数据库的开发构建等工作。新的鉴定方法与品种SSR-DNA图谱数据库结合使用,提升检测速度,降低技术含量、节约鉴定费用,易于推广使用。该套种子真实性和品种纯度的鉴定方法,不仅可在大豆作物上应用,也可移植到其他农作物种子上使用。 基于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成果,课题组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一种鉴定大豆种子真实性和/或品种纯度的方法,ZL2006 1 0088869.1)1项;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大豆品种DNA指纹图谱数据库系统V1.0)1项;发表相关研究论文10篇。 课题组在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过程中,选育出大豆新品种2个,其中“北农101”2007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北农103”2009年通过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 谢皓教授作为高级访问学者,与匈牙利卡尔文纽什大学进行国际合作研究,研究论文“北京地区不同大豆品种异黄酮含量比较研究”发表在《中国粮油学报》2009年第五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