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成果简介 近年来,随着国内工业化程度提升,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传统环境监测往往使用人工采样的方式,这种方法无法进行长期的远程实时监测。且由于依靠人力,使得劳动强度大,不能适应大规模自动化环境监测的要求。 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本项目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环境监测领域,能够降低监测成本,实现对复杂、多样的环境进行自动实时监测。项目的主要内容包括: (1)鉴于现有的环境监测方法数据采集点单一、不能全面反映目标环境的真实情况,项目根据物联网的架构,构建了环境监测信息采集平台,采用ZigBee无线传感技术实现了环境信息的多点采集,采用3G/GPRS无线通信技术和中间件技术实现了环境信息的可靠传输和高效处理。 (2)针对现有环境评价方法综合分析水平偏低、知识表达能力较弱等不足,项目提出了一种基于本体论和灰色理论的智能决策方法,采用本体技术实现了环境信息的语义化表达,实现了环境的智能分析诊断,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灰色理论对环境变化趋势进行了准确预测,实现了环境监测的智能化管理。 (3)传统的环境监测网站框架层次较为模糊、代码冗余大、开发效率低,项目提出了一种基于SSH2架构的网站框架,采用SSH2实现了网站系统的轻量化,大大缩短了开发周期,增强了代码的灵活性和复用性,提高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更好地提供环境监测服务。 项目团队已累计申请发明专利26项,其中授权13项,或软件著作权11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多篇(其中SCI收录21篇,EI收录43篇)。项目成果在污染源在线监控、环境质量监控预警、环境风险源监管等领域,有效解决环境信息的过程化、高密度、精细化、快速化采集问题,促进环境监管方式和能力的信息化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