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关于我们 | 帮助中心
欢迎来到天长市科技大市场,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成果 专家 院校 需求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详细页

[00146461]快大型黄羽肉种鸡母鸡精氨酸营养及精氨酸调节繁殖性状的相关分子机制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生物医药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本成果来源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基金项目。精氨酸作为一种碱性氨基酸, 对哺乳动物来说是一种条件性必需氨基酸,但是对家禽来说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必需氨基酸。本课题组和国内外最新研究发现:日粮中添加精氨酸能促进母猪胎盘发育、从而提高胚胎成活率、增加产活仔数。目前,鸡的精氨酸需要量及精氨酸对鸡的免疫功能的影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肉仔鸡上,国内外研究中未见报道种鸡的精氨酸需要量以及精氨酸对种鸡的繁殖性能、免疫等影响的相关研究。本成果从日粮精氨酸水平对快大黄羽肉鸡父母代种母鸡生产性能和后代肉鸡生长性能、免疫机能和肠粘膜发育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用以确定快大型黄羽肉鸡种鸡产蛋高峰期的精氨酸需要量,并阐明精氨酸对种鸡生产性能、繁殖性能的影响进而影响后代仔鸡的生长、免疫的相关机制。因此,本成果研究具有以下几点科学意义:(1)填补有关种鸡精氨酸研究方面的空白,(2) 揭示精氨酸对家禽生产、繁殖性能的影响机制,(3)揭示精氨酸对种禽的影响进而影响后代的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机制,(4)为精氨酸在其它种禽上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及理论支撑。 本成果针对近十多年来对精氨酸营养及精氨酸在生理、药理方面发挥作用的多项研究报道综述,以及营养研究学者们又重新认识了精氨酸在营养生理中的发挥着重大作用这一热点问题,以精氨酸对雌性动物繁殖性状的作用为切入点,以本单位培育的快大型黄羽父母代肉种鸡母鸡特色品种为研究对象,研究快大型黄羽肉种鸡母鸡产蛋高峰期的精氨酸需要量及精氨酸影响母鸡繁殖性状的相关分子机制。同时,针对目前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条件下,肉鸡养殖过程中易发病这一现状,结合精氨酸可以调节动物的免疫这一特点,研究精氨酸水平对种鸡、后代仔鸡免疫性状的影响。本成果研究将动物试验和细胞试验相结合,将生产实际和分子机制理论研究相结合,具有重要的生产实际应用价值和为精氨酸在家禽中特别是在种禽中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指导。 本成果以种鸡和后代仔鸡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种鸡产蛋高峰期的精氨酸需要量以及精氨酸影响繁殖性状、调节免疫性状的相关分子机制。虽然本成果研究未直接对环境的影响作评估,但基于种鸡的氨基酸营养及必需氨基酸平衡模式的系统研究,将有助于建立低蛋白补充氨基酸平衡的饲料配方技术,在节省蛋白饲料原料、降低饲料成本减少氮排放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完成了快大型黄羽肉种鸡产蛋高峰期精氨酸需要量的动物试验。种鸡产蛋高峰期精氨酸饲粮水平设5个水平梯度,分别为0.65%(低水平组)、0.80%(中低水平组)、0.95%(中等水平组)、1.10%(中高水平组)和1.25%(高水平组)。研究结果发现:饲粮中不同精氨酸水平对试验全期种鸡产蛋率、蛋重、料蛋比均没有显著影响。中高水平精氨酸组的产蛋率最高,与低水平和高水平添加组相比有提高的趋势。高水平精氨酸添加组蛋重最低,与低水平、中低水平、中等水平、中高水平组相比均有降低的趋势。饲粮中添加不同精氨酸对种蛋蛋壳强度、蛋壳厚度、蛋黄比例、蛋白含量、种鸡血浆中丙二醛含量、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与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比值均有显著影响。饲粮精氨酸水平对种蛋受精率、孵化率、健雏率、健雏小鸡出壳重均没有显著影响。由此得到的结论为添加精氨酸一定程度上能提高黄羽肉种鸡产蛋率。快大型黄羽肉种鸡产蛋高峰期饲粮中精氨酸适宜水平应为0.95%-1.10%。 2)完成了不同精氨酸水平饲喂产蛋高峰期的快大型黄羽肉种鸡第二次饲养试验,设定0.65%(低水平)、0.95%(中等水平)和1.25%(高水平)3个精氨酸水平饲粮处理组,为方便记载精准给料量,肉鸡单笼饲养。低水平和中等水平精氨酸组补充添加丙氨酸使三个组饲粮粗蛋白水平一致。三个精氨酸水平处理组种鸡试验1-11周的产蛋率、平均蛋重、料蛋比、平均日产蛋量均没有显著差异。高精氨酸水平组1-4周的不合格蛋率比低精氨酸水平组降低了53.6%,高精氨酸水平组5-8周的不合格蛋率比中等精氨酸水平组降低了52.9%,但是1-11周整个试验全期各组的不合格蛋率差异不显著。中、高精氨酸组种蛋的蛋形指数显著高于低精氨酸组,高精氨酸组的种蛋蛋壳强度显著高于低精氨酸组;中、高精氨酸组种鸡血浆中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低于低精氨酸组,一氧化氮(NO)含量显著高于低精氨酸组;高精氨酸组种鸡的受精率比低精氨酸组提高了近7个百分点,3个处理组间的种蛋出雏率、健雏率、健雏重均没有显著差异;3个处理组间种鸡的后代仔鸡1-21日龄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均没有显著差异,中、高精氨酸组后代仔鸡1-21日龄的料重比分别比低精氨酸组低3.02%和3.52%。总体来讲:精氨酸对种鸡繁殖性能、仔鸡生长性能有一定的提高作用。 自开展该项目以来,团队在黄羽肉种鸡营养需要方面的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为早日制定我国黄羽肉种鸡营养需要标准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工作也是该研究团队从事“黄羽肉鸡营养需要与肉质改良营养技术研究”(于2014年已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工作的一部分内容,并且继续完善、补充相关研究内容,准备进一步申报国家科技进步奖。该项目团队成员已申请另一院长基金项目“维生素A对肉种鸡生产、繁殖的影响及其机制”,并已获资助。通过此项院长基金项的实施,也奠定了项目主持人在种鸡营养研究方面申请项目的基础。

推荐服务:

Copyright  ©  2019    天长市科技大市场    版权所有

地址:滁州高新区经三路

皖ICP备2023004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