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①来源: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立项背景:榆紫叶甲是榆树的单食性害虫,由于连年猖獗发生,致使榆树春季发不出叶,成为“干枝梅”,重者整株枯死或变成“小老树”,给榆树造成了毁灭性打击。目前对榆紫叶甲的防治主要依靠化学农药,而大量施用农药,不仅污染环境,对人、畜不安全,还会使害虫产生抗性等诸多问题,而达不到防治的预期效果。林木害虫的寄主植物的挥发性化学信息物质在调控害虫行为生态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已受到各国政府和同行专家的高度重视,是害虫无公害防治的先进手段之一。对于信息化学物质在防治中的应用,通过对植物挥发物释放机制的研究,可以用来监测害虫的发生情况及诱杀成虫控制种群密度,并且对环境无污染,可充分发挥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是达到可持续控制害虫危害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研究引诱榆紫叶甲的活性物质对下一步合成与应用榆紫叶甲引诱剂、寻求无公害防治榆紫叶甲的高新技术,保护我国东北的西部地区榆树资源,改善西部森林生态环境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这种利用引诱害虫的活性成分诱捕害虫的方法,对环境友好,是实现害虫生态控制的重要手段。 ②技术原理: 本项目从化学生态学的角度出发,利用气质联用仪对寄主挥发物成分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并利用行为生测及触角电位技术确定对榆紫叶甲有引诱作用的活性物质,阐明榆紫叶甲和寄主植物的化学信息交流机制,为下一步合成榆紫叶甲的引诱剂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性能指标: 1、筛选并鉴别出对雄性榆紫叶甲成虫有引诱活性的2种物质; 2、筛选并鉴别出对雌性榆紫叶甲成虫有引诱作用的3种物质; 3、发表3篇论文。 ③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该项目首次从榆紫叶甲寄主挥发物的角度出发,利用动态顶空取样法分析寄主植物挥发物的化学成分,并采用触角电位和行为生测方法筛选其活性成分。在研究思路、方法和材料上有一定创新,查新结论为: 1、首次应用动态顶空取样法,对健康和虫害诱导的榆树挥发物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 2、对榆紫叶甲成虫对健康榆苗和虫害诱导的榆苗挥发物的选择行为测试在国内外尚属首次; 3、国内外首次应用触角电位和Y型嗅觉仪等行为生测技术,鉴别并筛选出对榆紫叶甲成虫有引诱作用的活性成分。 ④该项技术经过室内生物测定,已经初步确定引诱榆紫叶甲的活性物质,有待于进一步进行野外生测。适用于林业害虫的生态调控,具有生物安全性。 ⑤该项在田间进行初步的测试,需要进一步进行野外应用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