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选育单位: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2003年以吉01~125为受体,通过花粉管导入法授菰的花粉结实,经系谱法选育育成。试验代号吉08C22。 特征特性: 1、植株性状:株型紧凑,分蘖力中上,株高105.5厘米,每亩有效穗数22.0万。 2、穗部性状:穗长19.6厘米,弯穗型,每穗总粒数131.4粒,结实率86.3%。 3、籽粒性状:谷粒椭圆,颖及颖尖黄色,少顶芒,千粒重23.4克。 4、品质分析:依据农业部NY/T593-2002《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糙米率84.9%、精米率77.1%、整精米率69.9%、粒长4.8mm、长宽比1.8、垩百度1.3%、透明度1级、硝碱值7.0级、胶稠度78mm、直链淀粉含量16.7%、蛋白质含量7.0%。米质符合二等食用粳稻品种品质规定要求。 5、抗逆性:2009-2011年联系三年采用苗期分菌系人工接种、成株期病区多点异地自然诱发鉴定,结果表明对苗瘟表现感病(S),叶瘟表现中抗(MR),穗瘟表现中感(MS)。2009~2011年,在23个抗纹枯病田间自然诱发有效鉴定点中,最高病级5级,表现中抗。 6、生育日数:属于中晚熟品种。生育期142天,需≥10℃积温2800~2900℃。 产量结果:2010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811.9公斤,比对照品种通35增产4.6%;2011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761.2公斤,比对照通35增产5.9%,两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786.6公斤,比对照品种通35增产5.3%.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9082.3公斤,比对照品种通35增产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