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建立了水稻地上部氨挥发损失的研究装置与研究方法,研究了水稻开花后地上部的氨挥的动态与氨挥发的昼夜变化规律,首次报道了水稻开花后存在着地上部氨挥发的氮素损失,且氨挥发的数量因水稻品种的氮效率不同而异。氮高效水稻品种地上部氨挥发数量较少,氮累积量高;而氮低效水稻品种则相反。在不同氮肥施用量下,不同氮素效率水稻品种生长后期的氨挥发损失的量也存在差异,但无论是氮高效还是氮低效水稻品种,地上部氨挥发的数量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递增。对不同水稻品种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的研究并与不同水稻品种间的氨挥发量比较发现,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与地上部氨挥发量存在一定负相关性,初步推测由于GS 活性低导致水稻同化NH4+能力下降,增加了氨挥发损失。对水稻叶片质外体NH4+浓度的研究发现,地上部氨挥发量与花期叶片质外体NH4+浓度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性。叶片质外体NH4+浓度对外界NH4+浓度十分敏感,高施氮水平下质外体NH4+浓度远高于低氮水平下。指出叶片质外体中NH4+浓度是影响水稻地上部氨挥发量的又一主要因素。结果可为水稻氮高效品种的选育提供生理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