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1、不同土地利用模式、耕作制度和土壤类型,农田杂草发生、种群特征和生物多样性研究: 以河南沿黄地区种植模式水-旱轮作、旱-旱轮作的小麦、水稻、玉米、大豆等农田;土地利用形式选择大田作物(小麦、玉米、大豆、花生)、果园(葡萄、苹果、桃等)、蔬菜、撂荒地;土壤类型用沙质土壤、粘质土壤和轻质黄潮土,分别调查记载每种样田中的杂草种类及其株数。根据杂草的相对高度、多度和相对盖度,采用七级目测法分级标准算出每种杂草的优势度、重要值、生物多样性。 2、外来种杂草生态位和生态适应性研究: 选取外来杂草和频度>10﹪本地杂草的优势度作为分析指标,采用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公式和Pianka生态位重叠公式计算主要种群的生态位宽度(niche breath,NB)和种间生态位重叠(niche overlap,NO)。3、农田杂草与主要农作物竞争的生理生态学机制研究: 利用Li-6400光合作用测定系统配备红&蓝人工光源测定不同光照强度下植物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叶面温度(Tl)和叶面饱和蒸气压亏缺(Vpdl)。用瞬时净光合速率(Pn)与蒸腾速率(Tr)的比值研究杂草和作物水分利用效率。 研究成果对河南农田杂草综合防治、免耕制度的推行、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及粮食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