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① 项目来源与背景 项目来源2013年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能力建设”(项目合同编号:桂科能1347006-3),经费下达文件为“桂财教[2013]47号”。该项目于2013年6月立项,项目执行期为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项目承担单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项目背景:东盟国家种植企业缺乏木薯良种、高产栽培和推广技术;中国需要丰富木薯资源、选育木薯新品种,优化国内木薯品种结构。 ② 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利用项目承担单位多年积累的木薯专业基础和国际合作基础,不断建立国际合作渠道,引进优良木薯资源,并联合开展木薯育种研究,并向东盟落后国家开展木薯高产栽培和推广技术培训。考核指标为以合作基地的主要合作研究开发领域相关内容为主题,组织开展木薯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2次;举办中国-东盟木薯产业技术培训班1次,培训人员50人;与越南、泰国等建立木薯种质资源交换、技术交流等科技合作渠道;签订引种或推广新技术、木薯新品种以及开展合作研发等实质性内容的国际科技合作备忘录(或协议)1项。 项目实施后,举办了3次以木薯育种与栽培等相关内容为主题的合作交流会;与越南木薯研究机构签署了木薯育种合作协议,联合开展木薯育种研究;引进了越南木薯种质5份,引进泰国高产、高淀粉含量木薯新品种1个;建立网络交流平台;举办了“中国-东盟木薯产业技术培训班”1次,培训学员52名,其中来自6个东盟国家的学员20名。 ③ 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首次与越南联合开展木薯杂交育种合作,首次针对东盟国家木薯种植企业开展高产栽培和推广技术培训,并针对其需求建立网络交流平台。 ④ 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中国先进木薯栽培和推广技术程度度高,可在中国-东盟国家推广使用;引进的越南良种KM316适宜广西种植生产,已开展新品种审定工作。本项目开展木薯传统育种、技术交流和人才培训,不产生“三废”,极其安全。 ⑤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引进越南木薯品种KM316已在广西桂平、北海南宁应用,中国的高产栽培技术和推广技术已在印尼、柬埔寨等东盟国家广泛应用。东盟国家的木薯种植企业还存在一些问题继续后续研究解决;由于经费有限,培养的技术骨干数量有限。 ⑥ 历年获奖情况 本项目与其他5个省部级国际合作项目组成项目“中国木薯品种及栽培技术在东盟国家的推广与示范”申报获得2015年“广西科技进步奖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