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1、课题来源与背景 课题来源于自选,立项名称:马铃薯全程机械化技术研究,研究年限为2012-2015年,研究经费10 万元。在传统马铃薯种植生产中,常常采用人工种植的方法。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多功能的马铃薯种植机不断涌现,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马铃薯的种植生产,但也存在以下问题:1、播种机整体结构相对复杂,不适应南方丘陵多山地区;2、大都采用一行种薯一行肥料的方式,存在肥料利用率不高的问题。 2、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1)技术原理 设置在马铃薯播种机前部的开沟器通过畜力或拖拉机带动,首先进行开沟作业,随后的施肥装置在开好的两条沟中间进行施肥;两个并排的播种器的播种链条同步运动,由于两边播种器上的播种碗设置间距相同又相互交错,进入导种 通道的薯种经过最高点后,滚落到其前一个播种碗上,最终滚出导种通道出口进行均匀交错播种。播种碗的形状可进一步设置成上下开口中间共底的形状,以方便薯种经过导种通道最高点滚落后的盛放;最后由马铃薯播种机后部设置的起垄犁或其它覆土装置进行覆土作业,将薯种以及肥料掩盖起来。 2)性能指标 (1)结构相对轻便简单,适合丘陵地区或其他复杂地形使用;可使用畜力拉动播种机,通过行走轮运转带动播种以及施肥,无需额外设置动力驱动,整机成本低廉、制作简单,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2)同时具有开行、施肥、覆土功能,有利于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播种效率;通过在两行交错播种的薯种中间施肥,能够有效的减少肥料的用量,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3)能有效控制播种间距,使播种间距均匀,特别适合于小整薯播种; (4)畦宽规格统一,垄面规范,出苗整齐。 3、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单垄双行马铃薯播种机。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单垄双行马铃薯播种机,包括机架、开沟装置、播种装置、施肥装置以及传动机构,所述开沟装置设置在机架前部,包括并排设置的两个开沟器;所述施肥装置的肥料出口位于并排的两个开沟器的中线上,并由传动机构带动;所述播种装置安装在机架的中部,开沟装置的后面,包括两个播种器,两个播种器分别对应并排的两个开沟器。优选的,所述播种器包括播种链条、均匀安装在播种链条上的播种碗、种箱以及导种通道;所述播种链条安装在上下设置的第一链轮以及第二链轮上,播种链条的一侧穿过种箱设置,以便从种箱中取种;另一侧沿播种链条传输方向半包围设置有导种通道,防止播种碗上的种薯意外跌落,保证从导种通道的出口循环均匀出种;播种链条上播种碗的数量以及设置间距相同;左、右两个播种器上的播种碗相互交错设置,从而实现左右两个播种器等距交错播种。优选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分别安装有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的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或第二传动轴连接动力输入装置。优选的,所述动力输入装置为行走轮,第一传动轴或第二传动轴通过输入链条连接行走轮轮轴。由行走轮带动第一传动轴或第二传动轴上的 第一链轮或第二链轮转动,驱使播种链条旋转,完成播种作业。优选的,所述施肥装置包括肥料箱以及带动肥料箱的施肥传动链条,所述施肥传动链条连接第一传动轴或第二传动轴。由第一传动轴或第二传动轴带动施肥装置进行施肥作业。优选的,所述单垄双行马铃薯播种机还包括覆土起垄装置,所述覆土起垄装置包 括两边相对设置的起垄犁,所述起垄犁位于开沟器轴线的外侧,由两边往中间起垄,往种薯和肥料上覆土并起垄。优选的,播种链条上播种碗的设置间距为20-750px;两条播种链条的间距为30-1500px。使薯种间保持适宜的间隔,充分利用肥料的肥力,提升产量。本播种机结构相对轻便简单,适合丘陵地区或其他复杂地形使用;可使用畜力拉动播种机,通过行走轮运转带动播种以及施肥,无需额外设置动力驱动,整机成本低廉、制作简单,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同时具有开行、施肥、覆土功能,有利于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播种效率;通过在两行交错播种的薯种中间施肥,能够有效的减少肥料的用量,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本播种机还能有效控制播种间距,使播种间距均匀,特别适合于小整薯播种;畦宽规格统一,垄面规范,出苗整齐。 4、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性和安全性 历时4年,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单垄双行马铃薯播种机,能充分利用空间进行马铃薯播种,整个播种机可以大大提高了马铃薯播种效率,减少了劳动力的使用,降低了生产成本。技术成熟度高,已实现小批量或小范围应用。该成果可在马铃薯主产区推广,实用性强,可促进广西马铃薯产业种植比较经济效益的提高。 5、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马铃薯播种要大大提高了马铃薯播种效率,减少了劳动力的使用。 由于马铃薯商品薯价格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有些种植大户还在观望,待市场行情稳定后,有望大力推广使用该播种机。 6、历年获奖情况 本成果相关技术之前未申报并获得任何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