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研究成果如下: 1、创建了完整的投影时序逻辑PTL和命题投影时序逻辑PPTL系统。扩展了区间时序逻辑ITL,在有穷和无穷模型下,严格定义了PTL和PPTL的语法和语义,证明了它们的逻辑规则和相关定理,建立了PTL和PPTL完整的模型理论。基于有穷和无穷模型,建立了PPTL的公理系统并证明了它的合理性和完备性;建立了PTL的公理系统,并证明了它的合理性。 2、解决了PPTL的判定性,表达性和复杂性问题。 (1)PPTL的判定性问题:证明了PPTL的可判定性,给出了一个判定算法。特别是,解决了PPTL公式在无穷模型下的判定问题;由于PPTL是PITL的扩展,所以该算法也解决了PITL在无穷模型下长期悬而未决的判定问题。 (2)PPTL的表达性问题:在国际上首次证明了PPTL的表达能力等价于Buchi自动机,因而证明了PPTL和PITL具有Omega完全正则表达能力。 (3)PPTL的复杂性问题:以色列学者Kozen在与Moszkowski的个人通讯中非形式地说明了PITL的复杂性下界是非基本的(non-elementary)。我们首次系统地、形式化地证明了PPTL和PITL的复杂性都是严格非基本的。 3、创建了框架时序逻辑程序设计语言MSVL。以Tempura语言为基础,建立了一个集建模、仿真及验证为一体的框架时序逻辑程序设计语言MSVL。该语言增加了框架操作符,投影操作语句;实现了结构化程序设计语句(顺序,分支和循环语句),时序和并行语句,非确定语句。研究了该语言的模型语义,操作语义和公理语义。 4、开创了基于PPTL和PITL的模型检测技术。基于PPTL和PITL的判定算法,提出了相应的模型检测算法,开发了相应的模型检测器。 5、开发了相应的支持工具。包括:框架时序逻辑程序设计语言 -- MSVL 解释器;基于SPIN的模型检测器;基于MSVL的统一模型检测器;基于PVS的定理证明器;HP2P(Hierarchical Hybrid P2P);Web Services 支持环境 Service Computing and Management Platform(SCMP);支持FPGA的嵌入式系统测试和验证工具。 6、应用领域。我们将上述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实时混合系统、互联网计算和互联网软件如P2P和Web服务以及嵌入式系统的建模和验证。 该项目在诸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有些成果属世界先进水平,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肯定。2009年2月14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在广州组织有关专家,对该项目进行了验证,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该项目验收,并评为优秀。 课题组共发表论著103篇(部),其中专著2部,编著 4部,国际期刊论文19篇,重要国际会议论文49篇,国内期刊论文28篇,Newcastle大学技术报告(博士论文)1部,特邀报告2次。被SCI收录15篇,EI收录80篇。其中SCI学术它引20次,Google Scholar学术引用169次,CNKI中文引用6次。项目负责人段振华教授博士论文(2006年正式发表于科学出版社英文专著)被相关领域内著名学者多次引用。项目期间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已获准1项),获软件著作权5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