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1.任务来源: 本成果鉴定项目的任务来源包括: (1)山东省2010年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纳米维生素自微乳低能耗制备关键技术(项目编号:2010GNC10958)”。 (2)山东省2011年星火计划“纳米维生素自微乳低能耗制备关键技术(项目编号:2011XH10002)”。 (3)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脂溶性维生素纳米尺度微乳在肝脏的沉积规律研究(201210435013)” (4)青岛农业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工程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视黄醇调节家禽呼吸道SIgA分泌的研究” (5)山东海能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自选项目“液态维生素预混料研发与应用”。 (6)山东海能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自选项目“维生素纳米微乳营养补充剂研发与应用”等5项科技研发课题。 2.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 液态维生素预混合饲料主要应用于畜牧、水产养殖业等领域。 此鉴定项目的技术原理为,通过筛选合适的乳化剂、助乳化剂及其组合,与纯化水、脂溶性维生素形成分子自组装体系,通过简单的搅拌而形成一种热力学稳定的分散体系(纳米级微乳),生产过程不需要胶体磨粉粹、高压均质、人工冷却等高能耗环节;产品应用于畜禽养殖,通过高效补充维生素营养,提高养殖动物抗逆能力而减少发病几率、提高性能,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增加养殖经济效益。 3.主要性能指标: (1)通过拟三元相图分析,研究脂溶性维生素纳米微乳及自微乳体系的形成规律,从而筛选最合适的乳化剂和助乳化剂组合。 (2)脂溶性维生素微乳粒径≤30nm,并且实现了与水溶性维生素自有复配的稳定性。 (3)通过分子自组装,结合太阳能加热技术的应用,大幅度降低维生素预混合饲料生产能耗,与粉剂维生素预混合饲料相比,降低能耗85%以上。 (4)对产品配方进行试产放大,形成纳米微乳及自微乳体系低能耗生产工艺。 (5)液态维生素预混合饲料应用于商品肉鸡养殖中,平均综合经济效益提高0.80-1.50元/羽。 4.成果的创造性和先进性: (1)通过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分子自组装技术,使脂溶性维生素在水相中形成低自由能的高度稳定的均相分散体系,一方面解决了液态维生素预混合饲料在使用中容易发生二次凝聚堵塞饮水器的难题。 (2)通过亚微米过滤及纳米级精滤工艺,有效控制产品的粒径分布;引入太阳能集热器加热工艺,进一步降低了生产过程的能耗。与常规粉剂维生素预混合饲料生产过程相比,单位产品的能耗降低85%以上。 (3)基于饲料生产GMP的指导原则建设的液态维生素预混饲料生产线示范及其运行,为农业部制定液态维生素预混合饲料生产线验收标准提供了借鉴,确保了标准制定的先进性与可操作性。 (4)液态维生素预混合饲料主要以最佳维生素营养(OVN)理念为指导,以纳米生物技术为核心,研制新型复合维生素制剂,畜禽可以高效利用,增强抗逆能力,有效减少动物养殖过程中抗生素的使用,促进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5.推广应用的范围、条件和前景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 本成果可广泛应用于液态预混合饲料生产行业,具备一定实力的全价饲料生产企业以及规模化的畜禽养殖企业等范围。 液态维生素预混合饲料科学价值和应用前景已经逐渐被人们所接受。突破关键技术壁垒改变维生素的水溶性、分散性和吸收率;改善维生素在畜禽体内的生理、生化过程,提高维生素的生物利用率;改善维生素和饲料加工之间的相容性。因此,高溶解、高吸收、高营养的液态维生素预混合饲料存在着巨大的市场需求。 国内维生素企业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单一的维生素企业的生产能力已经高度集中,如前三名生产企业拥有全国维生素E 90%的产量、维生素A 80%的产量、维生素C 60%的产量。但多维和维生素预混合饲料市场还是十分分散,以中小企业为主,国内维生素生产企业从单一维生素产品,逐步向多维和维生素预混合饲料产品衍生将是一个趋势。不少品种和国外相比技术上还有差距,生产技术尚需改进,后处理技术有待提高。国内市场开拓需要加强,改变极度依赖出口的局面。 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目前,本成果主要存在问题是,市场推广力度受到局限,成果的影响力亟待进一步提升。限于当前大多数人对维生素的认识水平,通过维生素最佳营养提高畜禽的抗逆能力尚未得到广泛认同。很多养殖从业者仍然局限在依赖抗生素控制群体疾病的认识上,极大的限制了液态维生素预混合饲料的市场推广应用。另一方面,一些对维生素动物保健品有所认识的养殖从业者,推崇国外产品的思想严重,对国内品牌缺乏应有的认可度。落后观念的制约,是本成果难以顺利推广的主要制约因素。而这一问题的解决,单凭企业的一己之力,难以短期内取得满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