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由北京轨道交通路网管理有限公司、北京交通大学等组成的课题组依托“ 十二五”国家支撑计划课题,针对超大规模路网、超大规模客流需求的网络化多方式跨区域的协同运营新常态,开展超大规模轨道交通路网运输组织协同问题的论研究和技术攻关,解决了多源异构的轨道交通AFC系统协同、超大规模路网精准客流感知和预测、超大规模路网供需动态配置以及超大规模路网清分结算等难题,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大规模路网运输组织协同整套技术。主要创新成果如下: 1.实现超大规模AFC设备的标准化接入,形成一整套行业标准规范,首次在京津冀15个城市大规模轨道交通网络实现一卡通系统的互联互通;构建AFC系统的互通检测和监控体系,研制AFC设备标准化检测设备,实现了全网各设备功能及性能状态的实时监控,最终实现了AFC系统的统一监管、功能快速扩充和升级。 2.提出了实时AFC进站客流的到站客流预测方法、新线接入条件下的进出站量预测方法以及新线接入条件下的OD分布预测方法,建立满足不同场景下高精度的客流预测方法;率先系统性构建出适应不同时段、不同客流需求的点线网能力评估分析体系,填补了我国成网条件下点线网能力计算分析的空白,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成果;探讨了超大规模路网的客流协同控制机理,率先提出了地铁多站主动协同限流等一系列理论方法,实现了大规模路网下面向大客流的全网服务能力配置和优化问题。 3.建立超大规模路网超大规模客流的精准清分系统,实现了满足多运营主体的乘客路径的精准识别,建立了面向多模式、多运营主体的一体化运营服务的协同方法,实现了面向互联网+的超大规模轨道交通网络的精准信息服务。 项目共获授权发明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26项,发表论文27篇,形成地方标准1项。应用项目成果在京津冀13个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实现了一卡通系统的互联互通;项目成果已在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的日常生产系统中落地,实现了600多公里、22条线路、1200多万客流路网的持续精细化运营,形成了京津冀AFC系统的无缝衔接和快速升级,海量客流数据的实时全貌监视、预测和协调管理,为保障超大型城市运行效率提供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