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2002年11月29号,国家计生委、卫生部、国家药监局三部委联合发文《关于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规定》,2006年卫生部发文《卫生部关于严禁利用超声等技术手段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的通知》,后续各省单独发文并进行了一系列针对B超性别鉴定专项整治活动,体现了国家对男女比例失调的重视性。尽管国家明文禁令,但是在不少省份和地区,行政上仍然无法杜绝通过B超进行性别鉴定,有必要通过技术手段来解决这一问题,本项目在此背景下产生。 本项目基于三种精密的图像处理新算法对B超的影像进行处理,使得医生无法在B超设备上观察到胎儿的性别器官,并且对胎儿性器官畸变或异常进行报警,减少因性别选择堕胎而导致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的问题,有效保护妇儿、胎儿和医生的合法权益。项目采用基于最大似然的二维直方图自适应模糊聚类分割算法、基于改进型迷宫追踪算法和基于亲缘性的边界修复技术、基于3D霍夫变换的椭圆检测等技术,实现了胎儿关键部位的识别,头骨、长骨、脊椎、羊水、性器官的识别。 创新点一,图像分割的创新点,B超图像是256阶灰度图,噪声严重,图像的伪像严重(将近20种),如何对图像进行有效分割是项目的难点也是创新点之一,本项目采用了基于最大似然的二维直方图自适应模糊聚类分割算法,可以有效的对图像进行分层,从而获取ROI区域。 创新点二,图像剪枝与迷宫追踪相结合的区域分析算法,即可以解决图像无意义分支的问题,又有效的进行区域的分割,通过对分割后的区域进行几何分析,可以有效的分离出图像的几何特征(直线、圆、椭圆、长条等),有利于识别胎儿的具体部位与器官。 该项目技术属于国内领先地位,本项目的研究对象为胎龄13~28周的孕妇,13周之前胎儿性器官尚未发育完全,超过28周如果进行堕胎或人工引产具有相当的风险性。本项目适用的医疗设备为B型超声诊断仪。 项目技术指标为: 胎儿关键部位的识别,头骨、长骨、脊椎、羊水、性器官的识别; 识别速度,小于80毫秒/帧; 识别准确率,达到80%以上; 误识率低于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