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关于我们 | 帮助中心
欢迎来到天长市科技大市场,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成果 专家 院校 需求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详细页

[00150066]皮肤假性淋巴瘤石蜡包埋组织克隆性基因重排与测序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生物医药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皮肤假性淋巴瘤(CPL)系指在组织学上类似皮肤恶性淋巴瘤(CML),而临床表现为良性生物学行为,不完全符合皮肤淋巴瘤的诊断标准。区分淋巴细胞的良性反应性增生和恶性增生(淋巴瘤)一直是临床病理诊断的难题。淋巴细胞成熟过程中免疫球蛋白和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现象的发现,为检测淋巴细胞的克隆性增生提供了理论基础。良性或反应性淋巴细胞增生通常为多克隆性,而单克隆的出现常意味着病程恶性。应用TCR和Ig基因重排技术检测单克隆淋巴细胞成份,可区分淋巴细胞是单克隆淋巴增值还是非单克隆反应性浸润。基因重排分析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目前仅限于淋巴瘤、白血病。近年来邱丙森教授亦开始将其用于皮肤恶性淋巴瘤的研究。但到目前为止皮肤假性淋巴瘤的基因重排研究却鲜有报道。有鉴于此,该课题组成员经过对国内外相关资料的检索,未发现此类报道,于是进行了该课题的申报,经学院和济宁市专家委员会评审,认为该课题选题新颖、意义重大,并给予立项。  皮肤假性淋巴瘤是一组由多种因素刺激引起的皮肤良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其临床特点和组织病理表现为各种不同的形态,在皮肤淋巴瘤的病理诊断中,区分淋巴细胞的良性反应性增生和恶性增生(淋巴瘤)一直是临床病理诊断的难题,单凭形态学分析常常难以作出判断。免疫组化染色可鉴别淋巴瘤的类型,但无法解决上述良恶性鉴别难题。淋巴细胞成熟过程中免疫球蛋白(Ig)和T细胞受体(TCR)基因重排现象的发现,为检测淋巴细胞的克隆性增生提供了理论基础。有鉴于此,该课题应用PCR方法研究皮肤假性淋巴瘤(cutaneous pseudolymphoma,CPL)石蜡包埋组织T细胞受体beta(TCR-β)基因和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情况,结果显示:13例CPL和18例PCML石蜡包埋组织中,TCR-β基因重排的多克隆重排率分别是76.9%、5.5%,经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P<0.005;TCR-β单克隆基因重排的阳性率分别是15.4%、77.8%,经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P<0.005;表明CPL的多克隆重排率明显高于PCML,而单克隆基因重排阳性率明显低于PCML,两者之间的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IgH基因重排的阳性率均为0%,多克隆重排率分别是15.4%、22.2%,经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P>0.005。表明CPL与PCML的单克隆基因重排阳性率、多克隆重排率之间,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其中有1例CPL标本,TCR-β重排条带向60~70bp靠拢,有2例CPL标本TCR-β重排阳性,凝胶上呈现单一电泳带,条带位于60~70bp之间。提示:1.CPL主要表现为TCR-β多克隆基因重排,而PCML以表现为TCR-β单克隆基因重排为主,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5)。2.对于TCR-β重排条带向60-70bp靠拢的CPL标本,提示其有向PCML转化的可能,预后不佳,应注意随访。对于纯系的CPL标本,因其更易发展成淋巴瘤,预后较差,更须加强长期密切随访。3.根据TCR-β和IgH基因重排情况,可以预测皮肤假性淋巴瘤(CPL)向T型或者B型皮肤恶性淋巴瘤转化的可能,为判断预后提供依据。4.TCR-β和IgH基因重排检测,在诊断CPL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该研究结果从基因水平,研究了皮肤假性淋巴瘤从交界性向恶性转化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对CPL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及判断预后提供了依据,为下一步开展皮肤淋巴瘤的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提供了依据。相信该研究结论将为CPL的诊断、预后与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填补国内外CPL诊疗的一项空白。

推荐服务:

Copyright  ©  2019    天长市科技大市场    版权所有

地址:滁州高新区经三路

皖ICP备2023004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