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关于我们 | 帮助中心
欢迎来到天长市科技大市场,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成果 专家 院校 需求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详细页

[00150922]大豆新品种合农67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养殖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一、课题来源与背景 1、课题来源:国家863计划项目“大豆高效育种技术及优质、高产、多抗、专用新品种培育(2001AA241063)”。 2、课题背景:大豆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是食用油和饲料蛋白的主要来源。黑龙江省是我国大豆种植面积最大和总产量最高的省份,也是全国油用大豆与食用大豆生产与供给基地,面积占全国的35-45%,总产占全国40-48%,单产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0%左右,因此,黑龙江省大豆生产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存在以下问题: (1)品种油分含量低。大豆85%以上用于油脂加工,油分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加工效益。黑龙江省大豆含油量为19~20%,较国外大豆低1.0~1.5个百分点,提高含油量对企业加工和提高我国大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品种单产低。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大豆平均单产一直呈现较平稳的向上发展趋势。2000年平均亩产144.7kg,2005年平均亩产162.7kg,达到了历史最高点,2000~2009年9年平均亩产157.3kg。中国大豆平均亩产120kg左右。黑龙江省大豆平均亩产130kg左右,较世界平均亩产低30~40kg,较美国、巴西、阿根廷等世界大豆主产国低50~60kg品种产量低的主要原因是品种的综合性状不佳,亟待育种改良。 (3)品种抗病性差。大豆灰斑病是黑龙江省大豆生产上的第一大病害,使产量降低10~31%,严重地块甚至达50%,同时也降低大豆商品价值。大豆疫霉根腐病一般可减产10~30%,严重地块甚至绝产,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大豆病毒病(黑龙江省优势株系为SMV1)可减产10~15%,且籽粒斑驳降低商品等级。以上三种病害是黑龙江省障碍大豆生产发展的重要病害,亟待解决。 (4)品种适应性差。品种适应性取决于品种的稳产性和稳定性,主要由遗传基因控制,受多个性状影响。目前生产上推广应用的品种多数是推而不广,适应性急需改良。针对黑龙江省大豆生产应用品种存在的四个主要问题,我们确定了选育高油、高产、抗病、广适应性的育种目标。 二、合农67品种简介 1、品种来源:以合交00-152为母本,绥02-529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 2、特征特性:高油品种,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20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450℃左右。该品种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91.7厘米左右,无分枝,紫花,尖叶,灰色茸毛,荚弯镰形,成熟时呈褐色。种子圆形,种皮黄色,种脐浅黄色,有光泽,百粒重19.1克左右。三年品质分析结果:蛋白质含量37.17%,脂肪含量21.52%。三年抗病接种鉴定结果:中抗灰斑病。 3、产量表现:2011 ~2012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2841.9公斤,较对照品种合丰55增产10.2%;2013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2774.7公斤,较对照品种合丰55增产9.7%。 4、栽培技术要点:在适应区5月上中旬播种,选择中等肥力地块种植,采用垄作栽培方式,公顷保苗25万~30万株。在一般栽培条件下,公顷施磷酸二铵100~150公斤,尿素25~30公斤,钾肥50~70公斤。田间采用化学药剂除草或人工除草,中耕2~3次,拔大草1~2次;生育期间追施叶面肥1~2次,同时防治大豆食心虫;成熟后要及时收获。建议播前最好要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 5、适应区域: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上限种植。

推荐服务:

Copyright  ©  2019    天长市科技大市场    版权所有

地址:滁州高新区经三路

皖ICP备2023004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