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1、课题来源与背景: 项目来源是中国气象局气象部门2009年小型业务建设项目《农业干旱监测预警评估业务系统建设》。 农业干旱是对我国农业影响最为严重的气象灾害,我国平均每年农作物受旱面积占整个农业受灾面积的60%以上;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干旱的时空格局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发生区域明显扩展,发生频率和强度也明显增强,对农业造成的危害日趋严重。近10年来,严重的区域性农业干旱几乎年年出现,在我国南、北方各地均有发生,其中,1997、1999~2002年北方地区出现大旱,2003年和2004年江南、华南遭受严重区域性干旱,2006年川渝地区出现百年大旱,2007年西北和东北以及江南、华南再度出现干旱,导致农作物大幅度减产与大范围失收、农民收入降低、农田退化等。种种事实表明,农业干旱的格局已发生较大的改变,成为对我国国家粮食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威胁最大、产生危害最为直接的气象灾害。农业干旱具有季节性、区域性、时间与空间的连续性等特征,其发生与否不仅与天气、气候相关,而且与土壤、作物、水资源利用等多种因素直接关联,如果在农业干旱发生发展过程中能够及时进行客观地评估灾情及其影响,对于政府部门制定抗灾、减灾、救灾的宏观决策,降低灾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农业干旱监测、预报业务主要以土壤水分、作物水分亏缺指数以及遥感等指标为依据,在农业干旱监测、预报业务环节中缺少对监测、预测结果的评估与预评估,尤其对干旱影响区域的受灾对象、受灾面积及其受灾程度还不能给出较为细致的分析评估。因此有必要在开发农业干旱预测预报业务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农业干旱评估业务技术研发及其业务系统的开发,改进全国农业干旱监测评估预报的业务流程,提高业务服务产品质量,增强气象防灾减灾的能力,充分发挥气象对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保障作用。 2、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1)建立了用以指示华南三省(桂、粤、琼)水稻干旱程度的修正水稻逐日水分盈亏指数。 (2)根据收集的数据及资料制定了评价华南三省(桂、粤、琼)水稻干旱程度的等级标准。 (3)建立了用以指示华南三省(桂、粤、琼)水稻遭受干旱灾害后的损失指标,以缺水减产率为指标。 (4) 根据收集的数据及资料制定了评价华南三省(桂、粤、琼)水稻遭受干旱灾害后损失程度的等级标准。 (5)在建立灾损指标过程中,考虑到水库蓄水的补偿作用,建立了以水库有效库容订正灾损减产率的方法。 (6)依托在ARCGIS上,采用面向组件的方法设计,通过调用Arc Objects ActiveX组件和定制ActiveX组件,利用Visual C#语言和ARCGIS Engine开发工具包建立了农业干旱监测评估系统。 3、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1)本项目所建立的水稻干旱监测和灾损评估模型能够较好的反映出华南三省水稻的干旱情况和灾损情况。 (2)研制开发的农业干旱监测评估系统具有基本的运行能力。 (3)在建立灾损指标过程中,考虑到水库蓄水的补偿作用,建立了以水库有效库容订正灾损减产率的方法。 4、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系统软件已经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系统从2010年至今已经在广西等省气象部门农业气象正常业务使用,发布水稻、甘蔗等农业干旱监测和评估业务产品。 5、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该系统软件已经在2010年至今的广西等省气象部门农业气象业务使用,发布水稻、甘蔗等农业干旱监测和评估业务产品。 但在使用中发现,需要进一步增加扩大广东和海南两省的土地利用本底信息库,便于当地业务监测结果的灾情分析和评估,丰富产品内容,提高产品质量。 6、历年获奖情况: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