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一、简要技术说明及主要性能指标 《鲍氏不动杆菌β-内酰胺类及喹诺酮类耐药相关基因研究 》检测β-内酰胺类及喹诺酮类耐药相关基因等共54种,进行菌株单个分子标记(PFGE)和多个分子标记(多基因聚类分析)技术亲缘性分析。 本组鲍氏不动杆菌菌株对全部测试的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20株PDR-ABA菌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A类检出TEM-1(100.0%)、PER(25.0%),C类检出ADC-30(100.0%),D类检出OXA-23(100.0%),B类没有检出。提示本组PDR-ABA菌株β-内酰胺类耐药表型与产TEM-1、PER、ADC-30、OXA-23等4种β-内酰胺酶相关,并有可能与膜孔蛋白缺陷(carO)也相关,因该20株均存在膜孔蛋白编码基因的缺失性突变。本组检出aac(3)-Ⅰ、aac(6’)-Ⅰb、ant(3’)-Ⅰ、aph(3’)-Ⅰ等4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和armA 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无检出。提示本组PDR-ABA菌株氨基糖苷类耐药表型与产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和产16SrRNA甲基化酶相关。本组喹诺酮类获得性耐药基因均没有检出。本组菌株喹诺酮类耐药表型主要与gyrA、parC基因突变相关。 20株PDR-ABA菌54种水平转移获得耐药基因与12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测得结果的指标聚类分析可见,结果显示20株PDR-ABA菌中1-3-4-5-9-15-16-18-20号菌株;7~10号菌株;8~11号菌株;12~14号菌株均为克隆传播,并且1-3-4-5-9-15-16-18-20号菌株有流行趋势。其中7~10号菌株均携带了TEM+PER+ADC+OXA-23+aac(3)-Ⅰ+aac(6’)-Ⅰb+ant(3″)-Ⅰ+adeB+qacE△1+tnpU+tnp513+IS26+ISaba1+intⅠ1等14种水平转移基因;12-14号均携带了TEM+PER+ADC+OXA-23+aac(6’)-Ⅰb+ant(3″)-Ⅰ+adeB+qacE△1+tnpU+tnp513+IS26+ISaba1+intⅠ1等13种水平转移基因。对抗菌药物高耐药的主要原因是携带TEM-1、ADC-30、OXA-23、tnp513、tnpU、IS26、intⅠ1和ISaba1等基因及gyrA、parC基因突变相关。 成果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降低医院院内感染率,缩短病人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节约国家卫生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推广应用前景广泛。 二、推广应用前景与措施 医院感染已成为世界上各级医院面临的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医学科学研究的热点和重点。本课题应用现代分子生物学和信息技术进行细菌耐药机制和耐药的相关基因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鲍氏不动菌耐药基因,可移动遗传元件标志,基因测序及序列比对分析,对检测结果作样本聚类分析医院院内感染情况,达到快速诊断细菌的耐药性,明确本地区院感鲍氏不动菌耐药基因流行状况,为降低医院院内感染,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减少细菌耐药性产生具有重要价值,产生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成果推广应用前景广泛。 推广措施: 1.医学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6篇:《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012和2013年发表3篇,《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2年第12期发表1篇、《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2年第7期发表1篇、《海峡药学杂志》发表1篇等。 2.学术会议上交流,已在中华临床微生物学术会议、浙江省传染病学术年会上交流和中华检验医学学术会议上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