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
项目简介: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关键在于筛选适宜的植物材料。目前,已发现的大多数超富集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都具有选择性;其次,许多超富集植物为一年生植物,生物量较低、不易生长;再次,采用两种及以上的植物材料间套种的方式实际操作较为复杂。本技术具有创新性强、成果应用效果好、推广前景广阔、社会环境效益显著等特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 项,实用新型专利5 项。发表论文共17篇,其中5篇SCI,2篇EI,9篇中文核心。该技术已被陆续应用于广西、湖南、江西等省多地区重金属污染农田的修复,均达到了较为理想的修复治理效果。
项目核心创新点:本技术筛选出适宜的植物修复材料:皇竹草,具有可同时吸收多种重金属,且修复效率高、易生长、生物量大、成本低、种植方便等特点,还可安全发展污染农田的后续养殖产业,其治理修复成本不到1000元/亩·年,可适用于广西乃至南方多省普遍存在的酸与中低浓度重金属复合污染农田的治理修复及安全综合利用。
项目详细用途:自2011年1月起,本项目研发的重金属污染农田的植物修复及安全利用技术已被应用于广西环江县、博白县以及湖南攸县和湘潭、江西萍乡和贵溪等地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物去除较为明显,达到了较为理想的修复治理效果。该技术应用成本较低,推广简单易行。
预期效益说明:该技术的实施大量削减了农田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使得多地受污染农田的土壤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有效控制了土壤对农作物的污染风险,为农田使用和农产品安全、居民饮食环境安全和居民生活健康提供了保障,为维护社会稳定和当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同时在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地修复费用高、工艺不成熟、容易产生二次污染的局面上,也打开一条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可行的道路,推动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的研究向前迈进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