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新疆优质瓜果誉满天下,棉花产量占半壁江山,设施农业如雨后春笋遍布大漠与雪原中,形成了鲜明的区域“特色农业”,并成为新疆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兴支柱产业。但特色农业的持续发展受到技术瓶颈严重制约,如:特色林果产后“提质增效”能力低、棉田残膜“白色污染”日趋严重、设施农业工程技术难以满足新疆多生态条件下产业发展基本需求。针对这些问题,项目自“九五”时期起,依托国家和自治区自然基金、科技攻关等项目,历经15余年,实行“产学研推用”相结合,在特色林果加工、棉田残膜回收、设施农业工程特色农业关键装备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获得了系列技术创新及成果。创新点1:针对新疆特色林果中的缺乏相关加工装备,人工作业教率低、卫生差等难题,提出多通道气动挤压原理和利用螺旋杆旋转抛送拍击与气力分离相结合的方法,发明了“可变间隙滚轴式果蔬分级机”、“气动式破壳机”与“核桃壳仁分离机”,可适应新疆多种核桃品种,解决了核桃机械分级、破壳、仁壳分离的加工难题。创新点2:针对新疆特色林果中的绿葡萄干清洗加工易“褐变”、传统干果清洗不达标等技术难题,研究出绿葡萄干加工新工艺和干果组合式清洗新工艺,研发了干果精加工成套设备。实现干果清洗加工设备与工艺的成套集成,可加工多种干果,攻克绿葡萄干加工易“褐变”和干果原料清洗难等共性关键问题。创新点3:针对新疆棉田残膜回收过程的“残膜、棉杆、土壤”分离技术瓶颈,首次提出利用“甩刀”分段切割秸秆、后部抛送的工作原理,发明了后抛送式秸秆粉碎装置,攻克了“膜、杆分离”难题;创制了弧形摆动式挑膜齿残膜清理滚筒部件,优化其部件结构、工作转速等技术参数,成功实现了“膜、土分离”功能。并研发成功秸秆粉碎还田、残膜回收联合作业机产品,填补国内外空白。回收后残膜可用于再造粒,实现循环利用。创新点4:针对新疆“特色农业”的设施农业中缺乏可指导全疆多生态条件下标准化生产体系的问题,应用日光温室采光、保温及蓄热设计理论,通过设计“四个角度”、调控“五个参数”、落实六大措施等关键技术,解决了北纬46。以上区域高纬度高海拔大风暴雪极端气候条件下节能日光温室设计与建造关键术;建立新疆不同生态区设施农业工程技术标准体系,实现国内最大纬度范围(北纬36°-48°)设施农业规模化高效生产。项目技术覆盖全疆,研发新型装备27台(套),取得国家新产品1项,农机推广许可13项;授权发明专利3项,公开发明专利4项,授权实用新型25项;发表论文87篇(EI收录10篇),出版专著7部;发布地方标准40项;建立示范区19个,应用面积147.2万亩,推广装备7.05万台套,培训人员15.68万人次,2006-2012年以来累计新增产值33.93亿元,其中2010-2012年新增产值10.95亿元,新增利润3.42亿元,增收节支间接经济效益4.86亿元。通过自治区成果鉴定4项,均为国内领先水平,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