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所属科学技术领域:农业科学技术。立项背景:玉米是全球是三大粮食之首,是中国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随着中国玉米消费快速地增长,未来将出现产不足需的局面,优良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是玉米持续增产的重要因素;该省北部是春玉米生产的重要产区,存在问题:主栽品种少且杂交模式单一、品种老化退化、抗病性差,急需突破性中早熟新品种以提高生产水平;方玉46熟期适宜、适应性广、抗多种病害、商品性好等特点适应新的栽培技术,符合玉米生产对品种的要求,应用前景广阔。主要技术内容及创新点:杂优模式及种质资源的挖掘和利用:首先搜集国内外极早熟抗寒冷玉米种质资源,而由农家品种直接选系和“早×早”选二环系,存在选育遗传基础狭窄,配合力、抗性难以提高等问题。设计采取“超早熟农家种×晚熟材料”的杂交方式来组配基础育种材料,以解决极早熟性与高产、抗冷性与配合力、不良农艺性状与产量等之间的矛盾。使用超早熟、抗寒冷农家种做母本,可选育出极早熟、抗寒冷、抗旱、耐瘠薄、适应性强的自交系,选用晚熟单交种或自交系做父本,是为了提高配合力,导入抗病基因和优良农艺性状。根据高寒地区农业生态气候特点,选育出的玉米杂交种必须具有极早熟、高产、抗寒冷、抗干旱、抗生产玉米主要病害、耐瘠薄等优良特性。丰产性:2007年参加河北省春播早熟B2组区域试验亩产744.0㎏,比对照增产5.9%.2008年参加河北省早熟B2组区域试验亩产744.6㎏,比对照增产7.6%,生产试验亩产755.8㎏,比对照增产9.8%。2010-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试验结果:2010年参加中早熟组区试试验,6点平均产量为690.4kg,产量排第12位。比CK1哲单37增产14.07%。2011年参加中早熟生产试验,6点平均产量690.6kg,比CK1增产8.49%。抗病性:2007年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鉴定结果:高抗茎腐病,中抗弯孢菌叶斑病、丝黑穗病、玉米螟,感瘤黑粉病,高感大斑病、矮花叶病、小斑病。品质:2008年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品质检测中心测定结果:粗蛋白11.65%,赖氨酸0.33%,粗脂肪3.00%,粗淀粉70.36%。适应性:方玉46生育期125天,需≥10℃活动积温2450℃。与龙单13熟期相当。适宜≥10℃活动积温2400℃的东华北早熟玉米种植区,特别是河北省北部早熟玉米种植区、内蒙早熟玉米种植区。综合上述,方玉46号创新点:籽粒容重高,品质优良,用途广泛;适应性广,在东华北早熟春播区和西北早熟区均可种植;抗病性突出:高抗玉米茎腐病、粗缩病,抗玉米丝黑穗病和小斑病,抗倒,中抗大斑病,中抗玉米螟。技术经济指标:2009通过河北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冀审玉2009021),2012年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编号:蒙认玉2012008),表现高产、稳产、抗逆性强,综合农艺性状好。推广应用及效益情况:方玉46自2007年推广应用以来,种植面积逐年上升,年推广面积208多万亩,推广面积连续多年位于中早熟品种前列,至2014年,5年累计推广1611多万亩,2011-2014近三年有效应用面积560.7万亩。总增玉米产量38164.68万㎏,累计新增社会纯收益值76329.3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