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关于我们 | 帮助中心
欢迎来到天长市科技大市场,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成果 专家 院校 需求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详细页

[00097667]岔河集油田重构地下认识体系与油藏整体评价研究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石油天然气开采提炼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岔河集油田是冀中最大的复杂断块砂岩油田,具有构造破碎、非均质严重、油层分布零散、纵向井段长的特点。经历30余年开发,已进入中高含水、低速开发阶段,产量跌入低谷,要保持油田持续有效发展,改善开发效果、寻找新的储量接替势在必行。该项目在“更新观念、整体认识、创新技术、实现突破”理念的指导下,立足油田整体,区域统层、整体构造解释、深化沉积相认识、重构成藏模式,实现了技术上的三大创新:一是创新单砂体剩余油量化技术,改变了以往基于储层渗透率、厚度、原油粘度等参数计算的产量劈分方法,解决了复杂断块多层合采剩余油分布零散、量化难度大的问题。技术要点:在动、静态资料丰富井区,提出“分阶段、先动态、寻增量、定权值、给约束”的产量劈分方法,进行部分油砂体产量归位,总结规律,建立油砂体注入倍数与采出程度、驱油效率的关系;对动态资料不丰富井区,利用吸水剖面确定单砂体注入倍数,根据注入倍数与采出程度关系,计算单砂体的采出程度,实现全部含油砂体产油量归位。根据相渗理论,结合室内实验,建立含水与驱油效率的定量关系,实现含油砂体产水量归位,最终得出以砂体为单元的剩余地质储量值及水淹状况,实现了剩余油量化。二是创新提出“井震控局、沉积控面、模型控线、动态控点”的全三维闭合精细地层对比集成技术。其中“动态控点”实现了变动态验证为动态约束,为课题首创。要点是采用油田开发后期已验证的井、层关系作为地层对比局部标志,参与全区统层,解决了岔河集油田主力油层段无区域标志层、地层层位划分统一难度大的问题,实现了1256口井、12个油组、121个小层的南北地层划分统一。三是创新应用三角网格计算及断层阶梯化处理的方法,首次建立大规模、复杂断块整体构造模型,建模面积120平方公里、垂向厚度1300米、断层127条。由于岔河集油田断层接触关系极其复杂,无法采用角点网格直接建立断层及层面模型,只能分建合显。该课题首先利用三角网格计算直接建立油田断层整体模型,其次采取断层全部阶梯化处理技术,完成由三角网格转换为角点网格的断层模型,最终与角点网格计算的层面模型完整结合,实现了岔河集油田整体构造模型的建立,为油藏数值模拟奠定基础。该课题在创新技术引领下,突破原有认识,实现三大创新:一是改变了岔河集油田南部沙一段贫油的认识;二是主力生产层段沉积体系由河流相变为浅水三角洲相;三是重构了“牙刷状”构造油藏与“上倾尖灭”岩性油藏的复合成藏模式。取得的主要成效:在5个空白带部署实施井位111口,建产能17.4万吨,新增地质储量1443万吨,已投产新井累积增油10.1万吨。近三年创直接经济效益13220.059万元。成果最终实施后可新增石油地质储量2310万吨。课题研究成果作为典型,在股份公司富油气区带整体再评价项目经验交流视频会上,向国内各油田宣讲,为复杂断块老油田持续高效开发提供了宝贵经验与成功范例,具有广阔推广前景。

推荐服务:

Copyright  ©  2019    天长市科技大市场    版权所有

地址:滁州高新区经三路

皖ICP备2023004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