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研究结果认为当温度在20~26.5℃时,叶面水滴保持六小时,病菌可从表皮或气孔侵入,其初次侵染来源是秋花生落粒自生苗、病藤、病果;经接种鉴定1000余个品种,找出天津、 铃等抗源材料;肯定百菌清、F-489、波尔多液是高效药剂;提出在叶片病情指数在5%以下时为防治适期。托布津、苯来特、苯骈咪唑对锈病有刺激生长作用,提出锈病流行地区不宜施用,以免促使锈病流行。在防治上,采用春花生适期早播,秋花生宜迟播,种植耐病品种“粤油551”,加强栽培管理和及时用药等综防措施,效果明显。国内外对该病的流行规律,病原特性,侵入过程还缺乏系统研究,该成果在这些方面都填补了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