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来源与背景:“木薯组培苗研究”项目是2010年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自治区主席科技资金项目(桂财教〔2010〕169号),项目任务书编号:10169-02,项目实施期限2010年10月至2013年12月。中国木薯产量供不应求,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快速繁殖木薯优良的无性系,是加速木薯良种大面积推广的有效途径。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随着木薯优良品种不断推出,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快速繁殖木薯优良的无性系,是加速木薯良种大面积推广的有效途径。由于木薯品种不同,其基因型也不相同,组织培养方法也不尽相同。因此该项目拟对多个品种进行组织培养,主要研究如何获得脱毒的健康种苗,对合格脱毒种苗进行组培快速扩繁;研究木薯在一级苗圃和二级苗圃管理等问题,建立木薯优良品种组培快繁及移栽的技术体系扩建木薯优良品种脱毒健康种苗组培工厂,建立木薯健康种苗繁育及示范基地,生产木薯优良品种健康种苗,这些可为今后木薯优良品种种苗的快速繁殖和推广提供参考依据。项目要求达到的技术指标:建设木薯炼苗圃、移栽一级苗圃和二级苗圃等共1000平方米;扩建植物组培室,由原来年产2万株扩建到年产10万株木薯脱毒组培健康种苗规模,建立100亩木薯脱毒组培健康种苗示范基地,年可产木薯健康种茎240吨以上;发表文章1篇。项目完成技术指标:项目建成木薯炼苗及移栽苗圃1012平方米,形成年产15-22万株木薯组培苗的能力。研究了木薯组培快繁技术,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木薯组培苗快繁技术体系,增殖系数达5倍以上,生根率达100%,组培苗移栽至沙床成活率达90%以上。建立312亩木薯组培苗示范基地,共生产种茎398吨,产鲜薯745.6吨。开展了木薯细菌性角斑病和枯萎病的病原检测研究。项目研究发表论文4篇。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项目针对木薯繁育系数低,开展木薯组培苗快繁技术研究,为木薯优良品种快速繁育提供技术支撑,对促进木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项目研究了外植体选择,诱导分化、继代、壮苗及生根配方筛选,移栽等技术,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木薯组培苗快繁技术体系,对木薯优良品种华南205、GR891、桂热3号、桂热4号进行组织培养,增殖系数达5倍以上,生根率达100%,组培苗移栽至沙床成活率达90%以上,种植大田成活率达95%以上。在组培苗移栽技术方面具有创新性。项目探索木薯细菌性角斑病和枯萎病分子检测技术,为木薯健康种苗鉴定奠定了技术基础。项目建立312亩木薯组培苗示范基地,生产种茎398吨,产鲜薯745.6吨,为木薯组培健康苗的起了推广示范作用。项目研究表明木薯组培苗瓶苗生根培养35d,生长5~7cm高度、练苗4~6天,3~4月份从瓶苗移栽至基质成活率最高;驯化的组培苗4~5月份种植大田,木薯产量、茎重及茎粗最好。为木薯组培苗的移栽和种植提供了技术支撑。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木薯组培的技术已经很成熟,不存应用上安全问题,适用于所有木薯品种繁育和种植。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应用情况:完成示范面积312亩,实现产值293280元。存在的问题:木薯组培苗生产需要比较高的技术开展组培和比较多的经费推广示范。组培苗移栽过程受气候等的影响很大,而且第一代组培苗产量比较低,限制了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