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李刚华
所在地: 江苏南京市
基本情况:
随着水稻生产规模经营的快速稳定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得到快速发展,但水稻施肥的问题凸显:
(1)氮肥施用量大,长江流域稻区尤为突出;
(2)优化的施肥次数多,劳动强度大;
(3)施肥方式落后,以人工撒施肥为主,施肥效果差,稻田氮肥损失现象严重;
(4)简单低效的“一炮轰”现象有反弹趋势。
本研究团队在前期研究形成的“水稻精确定量施肥”基础上,根据水稻氮肥吸收特点和不同释放速率的缓控释肥特点,对不同类型肥料进行科学混合组配成专用的“缓混肥”,其养分释放规律与优质高产水稻二次吸肥高峰同步。以此为核心,结合机插侧深施肥技术、水分精确灌溉和穗肥精确诊断,通过多年多点实践证明,该成果实现机插水稻“一次轻简施肥、一生精准供肥”的效果,表现显著增产、提质、增效,受到种植大户的广泛欢迎。
该成果获得发明专利3项,发表论文11篇,并在2020年入选农业农村部十大引领性技术、江苏省农业主推技术,目前已在江苏、安徽、浙江、上海、四川等水稻主产区推广应用。
主要技术特点:
(1) 缓混肥的选用:选用由多种缓控释肥经过科学组配形成的水稻专用缓混肥,氮释放特性与当地高产优质水稻需氮规律同步,要求粒型整齐、硬度适宜、吸湿少、防漂浮,适宜机械侧深施肥;根据测土配方施肥结果确定缓混肥的氮磷钾比例,肥料氮含量30%左右。
(2) 机插侧深施肥:精细平整土壤,耕深达15厘米以上,选用有气力式侧深施肥装置的插秧机,根据田块长度调整载秧量和载肥量,实现肥、秧装载同步;每天作业完毕后要清扫肥料箱,第2天加入新肥料再作业。
(3) 精确诊断穗肥:水稻倒3叶期根据叶色诊断是否需要穗肥:如叶色褪淡明显(顶4叶浅于顶3叶),则籼稻施用3公斤、粳稻5公斤以内的氮肥;如叶色正常(顶4叶与顶3叶叶色相近),则不用施用穗肥。
(4) 精确灌溉技术:移栽返青活棵期湿润灌溉,秸秆还田田块注意栽后露田,无效分蘖期至拔节初期及时搁田,拔节至成熟期干湿交替,灌浆后期防止过早脱水造成早衰。
应用范围:
适合有机插条件的水稻产区,尤其是规模化经营较为发达地区或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