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桂育黑糯(桂D1号//[黑糯/红香占F1]F7×桂D1号//[黑糯/丰耘糯F1]F7)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采用常规育种方法培育成的感温型常规黑糯稻新品种。 2012年早季在柳州,以[桂D1号×(黑糯/丰耘糯)F1]F7作父本,以[桂D1号×(黑糯/红香占)F1]F7为母本进行成对配杂交,从F3代起按系谱法选育方法进行,各代均进行外观米质观测淘汰外观米质不良单株,到2012年晚造F8代表现稳定,筛选其中优良株系2015年晚造进行品种比较试验,2016年提供参加广西常规优质稻组联合品比试验,定名为桂育黑糯,2018年通过广西品种审定。桂育黑糯在广西种植,全生育期早造平均119.3天,比柳沙油占202(CK)长0.6天;晚造平均105.9天,比柳沙油占202(CK)长0.2天。试验平均亩产量423.7公斤~457.3公斤,比柳沙油占202(CK)增产0.21%~3.58%。株型集散适中,分蘖力弱,剑叶长大稍内卷,叶色浓绿,叶鞘紫色,颖尖紫色,无芒,谷粒褐色,谷粒长10.1毫米,长宽比3.5,糙米紫黑色,熟色好,后期耐寒性较强,茎杆粗壮,抗倒性较强。主要农艺性状(平均值)表现:每亩有效穗数15.4万,株高118.7厘米,穗长25.0厘米,每穗总粒数188.2粒,结实率81.8%,千粒重25.8克。米质主要指标:糙米率78%,整精米率60.2%,长宽比3.0,胶稠度10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9%,白度3级,阴糯米率0;抗性:苗叶瘟3级,穗瘟发病率9级,穗瘟损失率7级,稻瘟病抗性指数6.5;白叶枯病Ⅳ型7级,Ⅴ型7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