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本项目以开发山茶油绿色、安全、高效加工关键技术为目标,解决山茶油在加工过程中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包括传统工艺改进、技术创新、质量安全控制等共性关键技术。项目主要研究开发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油茶籽原料预处理关键技术研究; (2)低温冷榨关键技术研究; (3)CO2超临界萃取关键技术研究; (4)16种多环芳烃类致癌物的绿色降解技术的研究; (5)对山茶油塑料包装产品进行塑化剂残留跟踪检测分析,对产品质量进行安全评估,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提出安全包装措施。 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1、通过项目的实施,提高低温压榨茶籽油提取率、成品油得率,使成品油得率达到78.62-85.69%以上,饼残油率≤7.32%,并使茶油品质优于传统压榨油(酸价低,油色浅,无芳烃),形成山茶油系统的前处理优化工艺及配套的冷榨工艺集成技术;建立了日处理2吨以上的山茶油物理冷榨示范生产线;经测算,冷榨山茶油可简化精炼工序,仅需水化脱胶工序和冬化脱脂就可达到精炼目标的要求,综合生产成本比传统压榨工艺降低10%。 2、通过CO2超临界萃取装置的技术研究,摸索出了最优生产工艺的关键参数,掌握了设备操作的作业指导要领,即当 CO2 流量为20 L/h,萃取压力为30~33 MPa,萃取温度45 ℃,萃取时间为3 h 最佳。实施中建成了日处理油茶籽1吨的山茶油CO2超临界萃取中试生产线一条;试验表明上述条件下,浙江红花油茶油脂的提取率高达92.09%,大大超过预期目标的80%,主要营养微量元素含量高于传统压榨法50%以上,可减少精炼过程中的环境控制要求,综合生产成本比传统压榨精炼工艺降低5%。 3、实施中的冷榨工艺、CO2超临界萃取工艺经检测产品中以苯并(a)芘为代表的多环芳烃残留量达未检出水平,远远低于≤10.0μg/kg(国家标准GB2716—2005)的限量规定,也小于实施目标≤10.0μg/kg的要求,目标实现良好。 4、包装成品中邻苯二甲酸酯残留≤1.0mg/kg。 通过塑包山茶油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危害安全水平及迁移规律子项目的研究,结果表明,山茶油在一年的品质保持期内模拟商品货架摆放条件进行的动态监测,PET、PE、PP3种塑料包材仅含有微量DBP和DEHP,其中DBP的最高残留量为0.245mg/kg,始终小于卫生部特定迁移量0.3mg/kg的限量规定,DEHP最高残留量为残留量0.674mg/kg,始终小于卫生部特定迁移量1.5mg/kg的限量规定;不同材质包装的山茶油在商品货架期内邻苯二甲酸酯残留PET为0.819 mg/kg,PE为0.224 mg/kg,PP为0.028 mg/kg,达到包装成品中邻苯二甲酸酯(PAEs)总残留≤1.0mg/kg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