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1.课题来源与背景 2011年,全球淀粉总生产量约为三千五百万吨,其中玉米淀粉占其中的43%,过去几年,淀粉的产量在全球范围内没有多大变化,而中国的淀粉生产量还在增加,从2000年占全球市场的三分之一到2011年的近一半,虽然速度放缓,但淀粉价格下降,淀粉生产的原料玉米和木薯等价格上涨,因此对于淀粉生产上提高生产的效率就显得非常重要。 酶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在玉米深加工行业的许多产品(葡萄糖浆、麦芽糖浆、F55、功能性低聚糖、发酵制品、蛋白饲料等)和许多生产环节中(淀粉液化、淀粉糖化、酒精发酵、蛋白水解等),并且在产品质量、产品收率、生产成本(能耗、化学品消耗、仪器折旧)、生产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的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酶学技术不断进步、发展日新月异。除现有工艺的商品酶制剂性能不断升级改进,其玉米深加工方面的工业应用又将进一步扩大到玉米浸泡、淀粉纤维分离、玉米蛋白生产过滤等生产环节和原淀粉一步制糖等新工艺中,以提高产品得率、帮组和简化生产强度和步骤、降低生产能耗以及对环境的污染。毫不夸张地讲,以酶技术为代表的生物技术正逐步替代传统的物理和化学方法在玉米深加工中的主导地位,因此及时跟踪酶技术的发展、开展相关新产品和新工艺的研发工作对中玉米深加工行业十分必要。 2.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企业淀粉生产中希望实现各组分之间更好的分离;降低纤维中总淀粉及游离淀粉量;减少用水;降低蒸汽消耗等。本项目拟针对现有玉米淀粉湿法生产工艺,通过有效使用纤维素酶等酶制剂来实现技术提升改进,更好实现上述目标。具体研究内容包括:降低玉米湿磨过程中的玉米纤维中联接淀粉的含量;降低玉米湿磨过程中的玉米纤维的含水量;节约玉米湿磨过程中干燥纤维的蒸汽消耗量;提高玉米湿磨过程中玉米淀粉的收率;纤维素酶分别对新粮和烘干粮的使用效果;最适合玉米淀粉湿磨工艺生产的纤维素酶加酶点。 3.技术创造性与先进性 建立了酶法辅助玉米淀粉湿法生产新技术,针对不同季节不同品种的原粮生产玉米淀粉,建立了酶制剂使用数据库,该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4.技术成熟度、适用范围与安全性 通过该项目实施,筛选出一种适合玉米淀粉湿法生产的新型酶制剂及生产工艺技术;针对不同季节、不同品种的原料玉米湿法生产淀粉,配套建立了相应的酶制剂使用数据库;实现连接淀粉和游离淀粉在洗后玉米纤维中分别降低0.51%和1.3%,洗后胚芽中分别降低0.83%和0.36%,玉米纤维水分含量降低2.1%,使玉米淀粉湿法生产过程中,总淀粉收率提高0.36%,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技术成熟,并已应用于生产。 5.历年获奖情况 (1)2016年12月通过吉林省科技厅科技成果验收,吉科验字【2017】第0944号。 (2)2016年12月通过国际科技查新,查新报告编号201636000Z041319. (3)2016年申请发明专利1件,《一种应用纤维素酶的玉米淀粉湿法工艺》,专利申请号:2016109279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