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一、课题来源于背景 课题来源于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08B080703010、2008B020500003、2010B031700029)。湛江市气候条件优越,适合生产名优茶,但近年来随着大量化肥和农药的使用,茶园生态环境的自然控制能力受到削弱,严重影响了茶叶质量安全,以及品质和产量的提升。 二、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针对南亚热带茶园土壤贫瘠、病虫害依赖化学防治等问题,研究出茶-磷高效大豆间作、蚯蚓-有机物料培肥、生物多样性为主的生态防控等技术。制定了相配套的生产技术规程5个,并在湛江主要茶区应用示范: 1.构建了“茶树+大豆+茶行覆盖+景观多样性+生物培肥+病虫害生态防控” 的名优茶生态栽培技术体系。 2.筛选出适合低磷土壤茶园间作种植的大豆品种华春2号、华夏3号,并在湛江幼龄茶园应用,显著改良土壤的理化性状,提高幼龄茶园土壤肥力、促进茶树生长。 3.构建了蚯蚓-有机培肥技术,改善土壤生物理化性状,有机碳提高70%,有效避免了因大量施用化肥造成的土壤破坏与污染问题,解决了名优生态茶园土壤培肥的技术难题。 4.建立了以生物多样性为核心的生态防控技术,茶园节肢动物多样性增加了23.3% - 29.8%,假眼小绿叶蝉的发生数量减少了10.8% - 53.9%,并保护了蜘蛛等天敌,发现我省茶园天敌蜘蛛新纪录7个。 三、取得知识产权及成果应用情况 发表学术论文10篇,出版专著2本,发明专利3件,连续四届获得“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一等奖,并且两家示范企业的产品通过了有机认证。该技术于2009、2014、2015年被农业厅定为主推技术,应用示范面积7250多亩,新增总产值3747.47万元。 四、成果的创造性、先进性 1、成龄茶园栽培模式不断传承与创新,提出了茶园生境有效管理对增加生物多样性新途径,克服了茶园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首次建立不施农药下茶园间作复合生态模式示范样板。 2、研究揭示了湛江地区茶园主要病害虫与天敌发生规律,提出了生物多样性对茶园病虫害生态控制机理,为协调茶叶安全高产与控制病虫害的矛盾以及减免化学农药使用、生态调控病虫害高产栽培提供了技术支撑。 3、研明蚯蚓有机复合培育体系对土壤和茶叶产量品质互作效应,揭示了生物培肥体系培肥土壤的机理探明有机培肥体系随着时间延长能有效提高茶叶产量、改善茶叶品质。 4、创立了以生态、安全、高产、优质、高效为主要内容的生物多样性生态茶园建设技术体系,解决生态茶园建设对营养施肥和害虫防治等技术难题。 五、推广应用的范围、条件和前景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 项目技术紧贴湛江茶区实际情况进行研究设计,无论是茶叶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乃至个体茶农,均可较容易地应用本项目技术,概而言之,本项目技术简单易行,成本可控,综合效益显著。就推广前景而言,本项目技术成果作为一种生态、安全和可持续的茶园栽培技术体系,符合当今乃至以后的生态茶叶的发展需求。时下,随着消费者对茶叶品质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发展和建设生态茶园已逐渐成为主流,本项目技术作为一种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茶园栽培模式及技术无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