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以扬麦13、扬麦号和扬农008为材料,研究弱筋小麦籽粒淀粉的形成特性及酶学机制。主要结果如下:1、明确了弱筋小麦籽粒淀粉颗粒和淀粉中支链淀粉结构特性。经电镜观察,弱筋小麦籽粒腹部Ⅱ型淀粉粒数目显著多于中、强筋小麦;经Sephadex G7分离支链淀粉的支链,小麦籽粒支链淀粉的支链可分为FrⅠ(DP≥65.8,长B 链)、FrⅡ(29<DP <65.8,中等B 链)和FrⅢ(DP≤29,短B 链和A 链)三个组分,与中、强筋小麦相比,弱筋小麦籽粒淀粉中支链淀粉的FrⅠ、 FrⅡ两组分百分含量之和显著高;2、明确了弱筋小麦籽粒的总淀粉含量、直链、支链淀粉积累动态和直、支链淀粉比例变化动态;3、分析了淀粉结构与品质的关系,支链淀粉中长B 链含量的高低显著影响淀粉的理化特性;4、研究了弱筋小麦籽粒淀粉形成过程中SPS、SS、AGPP、SSS、GBSS、SBE、ISA 和Pullulans 等酶活性的变化动态,分析了淀粉的积累和结构与相关酶活性的关系;5、研究了氮、磷对弱筋小麦籽粒淀粉合成的调控效应,明确了优质弱筋小麦综合栽培技术(基本苗、氮磷钾用量和运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