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1.课题来源与背景 本课题来源于2011年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油茶种质资源评价与特异种质筛选”(2011GXNSFBO18037)。广西有计划开展油茶遗传改良的工作已有40余年的历史,在选择育种、遗传测定、良种繁育、丰产栽培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但长期以来对油茶的种质评价、创新与育种的研究基础较薄弱,油茶特异种质的筛选进展缓慢。在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的新形势下,深入系统对在产量、抗性、品质等方面具有优良综合性状的油茶种质进行评价、筛选与应用,对丰富、创新广西乃至全国油茶核心育种材料,加快油茶产业良种种质升级,具有现实意义和必要性。另外,广西在杂交育种方面尤其是远缘杂交育种进展缓慢,通过杂交育种手段获得的油茶新品种甚微。深入开展杂交育种是进行油茶遗传改良、实现种质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 2.研究目的、意义 本项目在现有油茶良种资源的基础上,采用传统表型性状研究和新技术试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产量、品质、抗性等性状为评价指标,开展油茶种质资源系统性评价,建立完善的油茶种质数据库;同时辅以油茶杂交育种试验,以高产优质为主要目标,共同筛选油茶特异种质。 3.主要论点论据 (1)油茶种质资源系统性评价。采用传统表型性状研究和新技术试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与栽培目的及茶油产品质量紧密相关的性状为评价指标,对已选育的油茶品系以及越南义安油茶、陆川油茶、广宁红花油茶等种质资源进行系统性评价,建立完善的油茶种质资源资料档案。评价的内容包括生物学特性、抗逆性、果实经济性状、茶油油脂组份、品质等。研究形成油茶优良种质的核心评价技术,获授权发明专利1件;建立了176份种质的较为完善的数据库。 (2)油茶特异种质筛选。根据测定分析结果进行综合评定,以高产优质为主要目的,筛选聚合产量、品质、抗性等优良性状的油茶新品系。筛选出油茶优良家系5个、优良单株61株,其中5个优良家系通过自治区认定。 (3)杂交育种及种质创新。开展种间种内杂交,尤其注意种间杂交和经济性状的累加或优势互补,以高产优质为主要目标,创制油茶新品系。完成4个组合的种间杂交,普通油茶5个优良家系间共15个组合以及各家系自花授粉5个处理的授粉试验,并对获得的杂交果实进行了经济性状测定和跟踪观测。 (4)通过项目实施,发表研究论文3篇,其中项目负责人作为第一作者发布省级以上期刊论文2篇,包括国内核心期刊学术论文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