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关于我们 | 帮助中心
欢迎来到天长市科技大市场,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成果 专家 院校 需求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详细页

[00132347]河南茶产业升级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茶类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一、项目研究目的与意义 河南茶产业具有独特的优势,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已成为豫南地区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的有力支撑和重要抓手,是豫南发展特色农业经济和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但就产业总体来看,建园基础差,经济效益低下,茶产业现代生产管理技术欠缺,茶园良种化率低,茶园病虫草害、冻、旱害等自然灾害缺乏有效控制或控制失当,茶叶生产、加工、贮藏清洁化、机械化水平低,茶资源综合利用率低、经济效益不高等问题仍然相当突出。为此,我们于2011年立项开展河南省茶产业升级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为我省茶产业升级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支撑。 二、技术路线 图1 项目技术路线示意图 三、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创新 1.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 在查清豫南茶区病虫害发生种类的基础上,研究确定优势害虫发生规律,集成农业措施为基础,强调熟化理化诱控(灯诱、性诱、色诱),重视天敌保护和人工饲养释放天敌控害,在精准测报的基础上,必要时采用天敌友好型农药为补充的茶园绿色防控技术体系。 2.建立了豫南茶园土壤养分数据库 通过对豫南茶园土壤大样本取样、检测、分析评价,总体掌握豫南茶园土壤肥力水平,针对豫南茶园土壤 pH 偏酸化,有机质含量较低;全氮供应能力较好、有效氮含量较丰富;有效磷严重不足,大部分茶园土壤速效钾含量亏缺严重;有效态 Ca 含量较丰富,Mg、S 含量偏低;有效 Fe、Mn 供应充足,有效Zn含量水平中等,有效 Cu、B 贫乏严重。提出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控制氮肥,增施磷、钾肥,同时注意补充 S、Mg、Cu 和 B 肥,部分茶园适当补充 Zn 肥。 3.提出不同土壤类型的茶园专用肥配方 茶园精准测土施肥。茶园土壤有机磷含量低于15mg/Kg、交换性钾含量低于80 mg/Kg、交换性镁含量低于40 mg/Kg时施用磷钾镁肥,磷肥(P2O5)用量为70~100 kg/hm2,钾肥(K2O)用量为150~200 kg/hm2,镁肥(MgO)用量为 kg/hm2。如果土壤分析的磷、钾、镁含量高于以上标准,以N:P2O5:K2O:MgO比例为1:0.15-0.25:0.25:0.04来确定磷、钾、镁用量。 养分分期施用策略。有机肥、磷、钾、镁肥作基肥于茶季结束后施用,在9月底到10月底前施下。氮肥采用基肥与追肥相结合的分期施肥技术。 4.提出茶园土壤的营养调控技术 施氮量相当于20kg/亩,100%控释肥,40%尿素+60%控释肥,单施普通尿素,空白对照4个处理。春茶新梢、晚春茶新梢、成熟叶以100%控施肥处理茶叶品质最好,3个施肥处理的成熟叶样TP/AA比值与空白对照差异显著;使用控释肥减少施肥次数,降低成本。 4.提出夏秋季茶叶品质提升及生态栽培技术 夏秋季节茶园采用70%遮阴网遮阴,避免连续高温干旱天气对茶树造成的热害,可缓解或消除光合午休现象的发生,营造有利于茶树生长的条件,从而提高茶叶产量和改善茶叶品质。 5.明确茶园冻害发生情况,提出茶园防冻技术体系 针对高山茶园(海拔350米以上)和 “稻改茶”茶园(海拔低于70米)发生冻害特点,提出种植抗性品种、茶园四周种植防护林、茶蓬面覆盖、10月底前重施基肥等技术配套组装,提高高山茶园和“稻改茶”茶园防冻技术体系,减轻冻害危害,提高名优茶产量和质量。 6.优化提升“信阳毛尖”、“信阳红”加工工艺 优化了信阳毛尖茶清洁化加工工艺流程。信阳毛尖茶机械化、自动化、数字化生产工艺流程:鲜叶—摊放—(计量)杀青—缓苏—(计量)揉捻—(计量)解块—(计量)初烘—回潮—(计量)理条—回潮—(计量)复烘(提香)。与传统手工工艺和单机、半机械生产工艺比较,清洁化、智能化生产线工艺增加了缓苏、回潮、提香等工艺和计量设备,并且各个工序通过传动输送装置连接(茶叶生产工程中不落地连续化生产),综合使用机械化、自动化、数字化等技术,实现了茶叶加工全过程自动化控制,茶叶从鲜叶到成品“不落地,不沾手”。再配合清洁化能源、数字化品控技术和装备的使用,实现了全方位全过程清洁化高效加工。 7.集成特色茶加工工艺 集成茉莉毛尖、抹茶、信阳铁观音、光山白茶等特色茶加工技术模式,丰富茶产品种类;黑茶产品开发和信阳红品质提升技术研究成果,提高茶鲜叶利用率,开启豫南茶区大面积生产夏秋茶模式。 四、项目实施效益及推广应用前景 1. 经济效益 利用项目区集成技术成果推广应用40万亩,每亩茶园节约成本200元,提质增效300元左右,增加经济效益近2亿万。 2.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项目实施,为我省茶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与示范指导,提升了我省茶产业核心竞争力,达到提质增产、茶农增收的目标,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豫南茶区现有茶园面积240多万亩,本项目研究集成的技术成果转化推广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推荐服务:

Copyright  ©  2019    天长市科技大市场    版权所有

地址:滁州高新区经三路

皖ICP备2023004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