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关于我们 | 帮助中心
欢迎来到天长市科技大市场,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成果 专家 院校 需求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详细页

[00133193]大苞白山茶组培、保育及推广应用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茶类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大苞白山茶(Camellia granthamiana Sealy)为局限分布在香港和广东的常绿小乔木,1955年由香港渔农处发现于九龙大雾山南坡城门水塘海拔350 m的山谷,1956年由Sealy描述发表。发现时仅有1株,随后在相邻的香港新界马鞍山和广东海丰莲花山也有发现。它的花朵生长位置与普通山茶花不同,一朵朵项生于枝头,花瓣洁白而又平展,使花朵犹如冰盘一般,极富观赏价值,是山茶花观赏中的极品。其花具形大、数量多而又不脱落的苞被片,离生的雄蕊,5数的子房室等较多原始特征,加之其为山茶属为数不多的野生四倍体种之一,在研究山茶属的系统发育有重要意义。是国家二级濒危植物和II类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2002年我们在参加《深圳市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野外考察工作时,在深圳龙岗七娘山海拔550 m的登山小径旁发现了1株野生大苞白山茶,为保护这一我国特有而且在原产地非常稀有的以及观赏价值很高的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2003年项目组以《大苞白山茶组培、保育和繁殖推广应用》课题获得城管科研基金资助,试图采用组织培养技术以及其它无性繁殖的手段,扩大该濒危物种的个体数量,并将所繁育的苗木回归到野外,以扩大其种群个体数目,达到保护其基因库的目的,同时将繁育的苗木应用于我市和周边城市的园林绿地,增加城市色彩。 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在无菌的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当的培养条件,使其长成完整的植株。近40年来,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已渗透到生物学科的各个领域,成为生物学科中的重要研究技术和手段之一。并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工业和医药业,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项目中利用大苞白山茶的离体叶片、离体子叶以及新抽梢枝条和饱满休眠芽作为外植体,经过愈伤组织的诱导、脱分化、不定芽的形成及继代培养,不定芽诱导生根等研究方法,筛选出了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 6-BA2.5 mg·L-1+NAA0.5 mg·L-1+2,4-D(1.5 mg·L-1、2.0 mg·L-1)),产生丛生芽的最适宜培养基(MS+6-BA 2.5 mg﹒L-1+NAA 0.5 mg﹒L-1+TDZ 0.02 mg﹒L-)和子叶诱导愈伤组织及脱分化的培养基MS+6-BA(0.5~5.0)㎎﹒L-1+NAA0.5㎎﹒L-1、MS+2,4-D(0.5~3)㎎﹒L-1+NAA0.5㎎﹒L-1、MS+KT(0.5~3)㎎﹒L-1+NAA0.5㎎﹒L-1,达到高速增殖的目的。该技术的特点是快速繁殖,同时可不受地区、气候的影响,比常规繁殖方法快数万倍,可及时提供大量优质种苗。因木本植物依靠叶片通过愈伤组织诱导获得植株比较困难,尤其是山茶等植物更困难,所以在有限的材料来源情况下,通过试验摸索的时间比较长,又因苗木生长缓慢,所以所繁殖的苗木在栽培应用中,还没有见到开花。

推荐服务:

Copyright  ©  2019    天长市科技大市场    版权所有

地址:滁州高新区经三路

皖ICP备2023004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