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1、课题来源与研究背景: 粉蕉(Musa ABB Pisang Awak)是芭蕉属的一个杂交栽培种,又名奶蕉、糯米蕉、美人蕉、西贡蕉等。由于水田种植亩产高,越来越多的蕉农选用水田种植粉蕉,但种植技术较其他耕地要高,初种者不易掌握;粉蕉生育期长,组培苗正造蕉全生育期18-20个月,经常受到低温、霜雪、风害的侵害,且极易感染尖孢镰刀菌枯萎病(FOC1,1号生理小种),丧失商品价值。有研究表明:在新地新植粉蕉组培苗第1年发病率一般不低于10%,第2年留芽蕉则上升到30%以上。因此只能种植1造次,次年病害加重须重新选地种植,种植有一定的风险,从而限制了粉蕉种植面积的发展。目前,常规粉蕉种植中粉蕉枯萎病的发生、危害较为严重,粉蕉生产总的来说比较分散、零星,一些粉蕉种植大户,主要通过不断更换新地,两年只种植一造粉蕉的种植模式来规避枯萎病风险,该模式严重制约粉蕉产业发展。 2、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1)选择土壤有机质含量>25g/kg、前茬不种植蕉类、地势较平坦的水田建园,沿低地势方向设置总排水沟,总排水沟规格为宽1500px×深2000px,园内再设纵排水沟,纵排水沟规格为宽1500px×深1500px,并与总排水沟相通;总排水沟为横向,设置为1-2条,纵排水沟与总排水沟垂直,设置为3-5条; (2)种植前全园撒施生石灰100kg/亩,深翻至80-100 cm,采用起畦方式定植,畦面挖长1500px×宽1500px×深1250px的种植穴,每个种植穴施入3.0kg有机无机复合药肥,与土混匀后填回至穴中; (3)采用宽畦双行种植法,株距为2.2m,行距为2.2-2.5m,种植密度为120-130株/亩;定植时使用12-15片叶龄的组培大杯苗,将无纺布育苗杯浸透水后放入种植穴,定植完毕后浇定根水;生长过程不培土,使球茎膨大期有1/4球茎裸露地表; (4)生长前期施肥采用穴施或沟施,生长后期施肥采用撒施或淋施,整个过程不施氯化钾肥,每个月喷叶面肥1次,入冬前施入过冬肥;生长期,在保证有12片功能叶基础上割除多余或已衰老叶片;除吸芽要从吸芽中间挖除生长点,每除一株吸芽前用80%石灰氮消毒一次除芽工具;生长期粉蕉的其他田间管理按照常规方式进行; (5)采收时在假茎1/2处斜割,利用果穗自身重力使其沿果穗抽生方向倾倒,至采收工人高度时,人工摘除残留雄花后再割断穗柄;装车前用自制“护果”垫包裹整弓粉蕉。 3、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针对粉蕉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不间断地开展调查研究,经过多年的种植、改进、总结、再实践的过程,与粉蕉种植大户共同对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系列试验,研究出一种水田栽培粉蕉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可提高粉蕉种植产值和生产效率,并保证在一定的低温或微霜气候条件下能挂果安全越冬,一造粉蕉枯萎病发病率控制在5%以下,二造粉蕉枯萎病发病率仍能控制在10%以下。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可在华南热带、亚热带地区、桂南、桂东南和桂中有条件的地区因地制宜发展粉蕉生产,有利于提高粉蕉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产业增效、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香蕉产业品种结构调整,有利于满足市场对蕉类品种多样化需求的增长,对香蕉产期调整、产业优化起到积极作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的方法采用水田种植粉蕉,方便蕉园管理,少动土,减少人为带菌传播,可降低粉蕉枯萎病发病率,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实现粉蕉连续种植两造以上;通常对照种植密度80-110株/亩,本方法采用宽畦双行种植法,种植密度可达120-130株/亩,在不影响单产的前提下大大提升种植密度,提高土地利用率。本发明的方法生长过程不培土,保证球茎膨大期有1/4球茎裸露地面,春季回暖快利于发根,生长中后期100%吸芽浮于地面之上,可控制吸芽数量、除芽不伤根和减少病害发生。本发明的方法中采用的有机无机复合药肥配方合理,组分之间具增效作用,可显著降低香蕉根结线虫、枯萎病等土传病害的发生;入冬前施用的过冬肥既可补充营养又可增强粉蕉的免疫力,实现粉蕉安全越冬。本发明的方法采收时利用果穗自身重力自然下垂,采收时同时除掉雄花,省工省时,避免雄花刺破果皮;“护果”垫可防止装车后果穗间互相挤压、擦伤,保证果面美观,使销售价格可提高0.2-0.5元/kg。 4、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多年的推广应用证明,本发明的方法解决了水田粉蕉种植无规模化标准化的技术难题,实现了水田栽培粉蕉高产、可安全越冬、连年种植,可提高粉蕉产量和质量,提高粉蕉的生产效率。本方法可进一步在粉蕉生产上推广应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