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1.项目背景:我国肉鸭年出栏35亿只,鹅出栏8亿只;山东省肉鸭出栏达12亿只,鹅出栏1200多万只,约占全省家禽出栏量的三分之一,占全国水禽出栏量三分之一。然而,目前我国水禽屠宰加工产生的腹脂、皮下脂肪、血液和骨架等副产品都没有得到很好利用,不但利用价值低和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造成了大量环境生态污染,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项目针对产业发展问题,开展了如下关键技术研究: 2.技术内容: (1)以鹅鸭油为试验材料,对鹅油甘油二酯的最佳制备工艺、微胶囊化工艺、抗氧化能力和降脂机理进行了创新研究,发明了食品级甘油二酯制备方法,确定了鹅鸭油富集纯化鹅油中不饱和脂肪酸新工艺,并对其抗氧化能力、脂类代谢及鹅油的起酥性进行系统研究,研发出甘油二酯脱脂奶粉产品。 (2)以肉鸭软骨为试验材料,发明了复配酶提取鸭硫酸软骨素方法;系统研究了鸭硫酸软骨素对肥胖高血脂症大鼠脂肪代谢的影响;首次研究了鸭硫酸软骨素协同维生素C对大鼠骨骼钙沉积的干预效果与机制。拓宽了软骨素生产取材途径、得率和利用途径。 (3)发明了双酶提取鹅血红素与微胶囊制备方法,创新了鹅血红素微胶囊化工艺,探明了鹅血红素补铁效果与抗氧化功能机理;确定了鹅血红素与VA、VC协同对缺铁性贫血症(IDA)干预和缓解肿瘤病变效果。 (4)发明了超声波法和酶解离心法提取鹅肥肝油方法和制备微胶囊化工艺,解决了生产中采用化学法造成污染与活性物质氧化的关键问题;系统研究了其抗氧化功能和对酒精肝损伤保护修复效果与机理。 (5)研究纳地青霉、纳豆菌等益生菌发酵鸭肝和鸭血工艺,开发出新型即食发酵食品;发明了超声波处理加快水禽副产物(如鸭心、肝)腌制液渗透性和熟制过程入味技术。 3.获得专利等成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1项,软件著作权7个,发表学术论文28篇。出版专著3部,完成硕士论文15篇。研发出新工艺8个,研发推广新产品3个。制定国家行业标准1个,地方标准3个,企业标准4个。培养研究生15名,培养技术骨干200人,带动就业50000人。建立研发生产基地4个,获得了新产品批号证书6个。 4.技术经济指标: (1)复配酶制备硫酸软骨素提取率达46.02%,纯度达96.39%。硫酸软骨素生产的综合污染指数下降98%以上,酸碱消耗下降95%以上,综合产品的合计产值比单一生产硫酸软骨素提高15%以上。 (2)双酶提取方法鹅血红素得率为2.51g/L,微胶囊包埋率均值为98.64%,血红素微胶囊化2年保存率达到80%。 (3)采用新型鸭油提取工艺,提取率比同类提取工艺高10%,生产成本低20~30%。 (4)酶解法催化鹅油制备甘油二酯生成率为92.57%。 (5)取得直接经济效益2.18亿元。 5.应用推广及效益情况:该项目已与全国6个企业进行了合作,研发的产品已在山东、河南、重庆等省的50多个企业进行了推广应用。共取得了直接经济效益2.18亿元,未来3年科研成果还可能产生经济效益3.4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