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大蒜收获后就进入休眠期,休眠期一般为2~3个月,休眠期过后,大蒜就会发芽变质,丧失其应有的食用价值。通过γ射线辐照加工能很有效地抑制大蒜发芽,从而大幅度地延长货架期,做到季产年销。 我国大蒜辐照抑制发芽技术的研究始于1977年,由国家科委立项,委托河南省同位素所主持承担,于1981年通过国家技术鉴定。该项目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在全国逐步得到推广应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九五”以前,我国的大蒜辐照研究仅仅局限在辐照后的效应和安全性等方面,没有进行系统的加工工艺技术规范研究。商业化应用后,由于全国采用加工工艺不一致,导致了辐照加工产品质量的不一致,技术与经济纠纷不断,严重影响到了大蒜辐照加工产业化的健康发展。鉴于这些情况,该课题组从“九五”开始对大蒜辐照加工工艺进行研究,研究受到了国家科技部的高度重视,并立项支持(项目编号为96-B12-02-03-03)。该项目采用了文献检索,生产调查研究和系统的技术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品种选择、辐照前的产品要求、包装、辐照的适宜时期、辐照剂量、延长休眠期、控制大蒜幼芽及芽鞘褐变、辐照后的贮藏和重复照射的可行性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确定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大蒜辐照加工工艺技术参数,形成了完整的加工工艺规范。主要技术参数为: 1)透气性包装材料适合于辐照大蒜的包装; 2)幼芽长度与蒜瓣长度的比值小于或等于0.25是大蒜的适宜辐照时期; 3)大蒜收获2个月内的最低有效剂量为50Gy,2个月后为80 Gy;最高耐受剂量为200 Gy; 4)大蒜辐照后的最佳贮藏条件为-0±1oC和相对湿度为85%。 在该项目的研究中有两个新的重大发现: 1)低温(-2±1oC)贮藏能延长大蒜的适宜辐照时期,可以将大蒜的适宜辐照时期由原来的2~3个月延长到7~8月; 2)找出了辐照大蒜幼芽和芽鞘褐变的原因,发现低温(-2±1oC)贮藏能有效地控制辐照大蒜产生幼芽和芽鞘的褐变。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了我国第一个“大蒜辐照抑制发芽工艺”国家标准。该标准于2001年12月5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正式发布,于2002年3月1日在全国实施,标准编号为GB/18527.2-2001,被国家标准审查小组评价为“国际先进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