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1、项目充分利用云南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优势,系统选育出优质大叶良种3个;采用云抗14号(♀)×福鼎大白茶(♂)杂交组合,利用人工授粉杂交技术选育出适制名优绿茶的新品种5个,为解决云南大叶茶制绿茶香气低、味苦涩的问题提供了优质良种,增强云南绿茶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优化了云南茶产业结构。2、选育的“云茶1号”和“紫娟”是我国首次获得植物新品种保护权的茶树品种;“紫娟”品种花青素达3%,具有紫芽、紫叶、紫茎、汤色紫红的特点,属我国特有,应用前景广阔,填补了茶树特色品种育种的空白。3、采用药用经济植物灯台树、诃子、木姜子等建立多树种茶园人工生态系统,为有机生态茶园的建立提供了一种新模式,系统研究和总结出云南有机茶园建设的规范栽培技术,应用该技术建立的有机茶园天敌比例较常规茶园高,生态自控能力增强,茶园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茶园质量得到提升。为云南茶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加速了我省茶叶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为建设有机茶园提供了样板。项目示范带动发展有机茶园3.4万亩,占全省7.3万亩有机茶园的46.6%。并在农业厅主持下编著出版了《云南省有机茶生产规程(暂行)》(2001,ISBN 7-5416-1429-7/S.219)。4、充分发挥云南大叶茶芽叶肥硕、茸毛多、可塑性强等优点,采用抽针摘芽技术,研制开发出高档名优绿茶“云海银梭”,氨基酸含量达3.0%,并获2001年云南省首届春茶交易会银奖;采用名优茶加工机械研发生产“滇红金针”、“滇红香曲”名优工夫红茶属国内首创;“滇红香曲”2000-2002年连续三届获“云茶杯”金奖,“滇红金针”获2003年第五届“中茶杯”名优茶一等奖。新工艺在临沧、保山、德宏等州市得到较大范围应用,形成了产业关键技术和规模化产品,指导生产针形、卷曲形名优茶1145万千克,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社会、经济效益显著。5、在临沧、西双版纳、普洱、保山和德宏五州市共建立茶树品种园300余亩,示范带动良种茶园面积60余万亩,占全省131.5万亩无性系良种茶园的46.0%。总之,项目的实施,推动了临沧、昌宁、潞西、思茅、景洪等县(市)有机茶、无公害良种茶园的建设,这对全面提高茶叶质量,提高茶叶市场竞争力将取到显著的社会效益。云南产茶历史悠久,生态环境优越,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宜茶地区宽广,工业污染少,加速优质良种选育,开展有机茶园栽培关键技术研究、创新名优茶,必将对我省茶产业的提质增效取到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