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关于我们 | 帮助中心
欢迎来到天长市科技大市场,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成果 专家 院校 需求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 >  详细页

多所名校公布双一流方案,看看这些高校未来搞啥事情!

发布日期:2018-01-07       发布单位: 动源君

  近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双一流”方案陆续公布,其中不少方案围绕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人才培养体系、人事制度体系、学术体系等等方面的深度改革,提出了优势学科率先突围、建跨学科综合交叉平台等等学科的具体建设方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路线图”与“任务书”有哪些说到了点上?

  北京大学:打造“30+6+2”学科布局

  北大提出,到2020年,将北大整体建成世界一流大学,若干学科处于世界一流大学前列;到2030年,使北大整体水平处于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一批学科处于世界一流大学前列;到2048年,将北大建设成为顶尖的世界一流大学。

  围绕这些目标北大打造了“30+6+2”学科布局,即面向2020年,重点建设30个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优势学科;面向2030年,部署理学、信息与工程、人文、社会科学、经济与管理、医学等6个综合交叉学科群;面向更长远的未来,在学校层面,布局和建设以临床医学+X、区域与国别研究为代表的前沿和交叉学科领域。

  在人才培养方面,北大将建立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多样化人才培养体系,加强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体系建设。

  清华大学:构建了“学科领域—学科群—学科”建设体系

  围绕“2020年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2030年迈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2050年前后成为世界顶尖大学”建设目标,构建了“学科领域—学科群—学科”三个层次的学科建设体系。工科要加强具有突破性、颠覆性的重大技术的创新,在国际上发挥引领作用;理科要进一步提升水平,努力取得原创性的重大学术成果;人文社科与艺术学科要再上一个台阶;生命科学和医学要加强学科的交叉融合。

  强调了“4个学科领域+20个学科群+8个独立学科”,将现有11个学科门类整合为工程科学与技术、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与艺术和生命科学与医学4个学科领域,同时将集成学科领域内相近的学科,形成包括建筑学科群,土木水利学科群,核科学技术与安全学科群在内的20个相互支撑、协同发展的学科群,并着力建设包括电气工程、力学、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在内的8个自身具有很强竞争力,且学科知识体系相对独立的学科。

  在“双一流”建设期间,若干学科群将冲击世界一流学科前列,一批具有潜力的学科群将进入世界一流学科行列,少量新兴学科将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和清华风格的学科群。

  在人才培养方面,清华将全面实施本科大类招生和大类培养,通过新生导引项目、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引导类课程,大力提升学习与发展的自主性。学校还将探索通识教育新模式,在部分院系推广较为完整的两年期通识教育体系。

  中国人民大学:形成了“珠峰”—“高峰”—“高原”的清晰学科生态规划

  近期、中期及远期目标是:学校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保持和巩固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领域的领军地位,关键学科领先优势不断加强,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领域的领军地位,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全面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实现“百年人大计划”,为我国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发挥重要作用。

  要保持和巩固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领域的领军地位,完善“主干的文科、精干的理工科”的学科体系;同时,人大将加大支持力度,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法学、新闻传播学、统计学等优势学科继续保持国内领先地位,争取到2020年进入世界一流,在2037年建校百年之际处于世界一流前列,形成相关学科领域的“人大学派”。

  人民大学计划建设形成15门示范性新生研讨课,200门通识核心课程,80个模块400门跨学科学习课程,供全校学生选修。形成了“珠峰”—“高峰”—“高原”的清晰的学科生态规划。其中,学科“珠峰”目标为进入世界一流,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等学科在内;学科“高峰”目标为冲击世界一流,如哲学、农林经济管理等学科;学科“高原”建设,目标为引领相关学科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实施“高峰计划”和“高原计划”

  发布的“双一流”建设方案,以2020年、2035年、2050年三个时间节点列出近中远目标,预计到2050年前后,该校16个左右学科位居世界一流前列,教育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引领全球相关学科的发展方向,学校跨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

  在学科建设规划方面,分别实施“高峰计划”和“高原计划”,着力构筑基础学科、教育领域、优秀文化传承创新领域等6大学科群。以11个一流建设学科为核心,构筑以基础学科群、教育学科群、文化传承创新学科群、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学科群、国家治理与社会发展学科群、科技创新和未来科学发展学科群等六大学科群为根基的学科高原。通过实施高峰计划,筑就教师教育的“珠穆朗玛峰”。

  复旦大学:建立“预聘—长聘”制,促进人才能进能出

  在2020年前,人文、社科、理科、医科主干学科保持国内最高水平,加快完成新工科学科布局,学科融合创新形成新兴学科门类;在2030年前,五大学科门类均衡发展,学科融合创新推动新兴学科门类形成新优势,多个学术研究领域享有国际盛誉,产出若干对人类进步有重要影响的学术成果,整体水平处于世界一流大学前列;到本世纪中叶,学校在育人、学术和文化等各领域具有全球卓越的声誉,在多个学术研究领域引领全球创新,汇聚、培养一大批世界知名的学者,形成一批世界公认对人类文明进步有重要影响的标志性成果,在中国文化与思想传播上体现强大辐射力,整体水平处于顶尖世界一流大学行列。

  在发展方式、类型结构、培养模式、评价机制方面实现根本转变,深化人事管理改革,建立“预聘—长聘”制,促进人才能进能出,以“代表性成果”为导向,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坚持“业绩、贡献”导向,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同时通过科研管理改革推动科技创新,完善学校科技成果管理机制,激发科技人员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

  以“一流育人质量、一流学术成果和一流社会贡献”为核心目标,重点建设27个一流学科,带动一级学科重点发展、融合发展和特色发展;注重学科融合创新和前沿发展,不断优化布局,形成五大学科门类整体发展新格局;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带动一流大学建设。学校通过设置重点建设项目,从学校层面及各学科进行内涵建设,以质量和效益为标杆,发挥校院两级和师生积极性,确保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落到实处。

  南开大学:率先冲击世界一流学科,巩固发展学科高原

  力争到2019年建校100周年时建成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到2030年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到本世纪中叶整体实力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

  按照“率先冲击世界一流学科”“巩固发展学科高原”“新兴交叉学科与新增学科”三个层次进行建设,以化学、数学、统计与数据科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历史学、经济学、工商管理等优势学科率先冲击世界一流学科。学校将重点建设历史学、化学、数学、统计学与数据科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经济学、工商管理等7个学科群,实现率先冲击世界一流的目标;巩固发展学科高原:重点建设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学科群、优秀传统文化学科群、公共管理学科群、生态文明交叉学科群、生物医药学科群、物质科学学科群、现代工学学科群、国际问题学科群8个优势学科群,使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新兴交叉学科与新增学科:支持新兴交叉学科与新增学科建设,部署建设并着手培育有南开特色的优势方向,使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以三个层次的学科建设为发展主线,形成“7+8+X”的学科发展格局。

  上海交通大学:建立以创新质量和社会贡献为导向的考核评估体系

  2020年,学校整体实力稳步进入世界百强,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前列,若干学科方向进入世界十强。到2030年,学校整体实力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主干学科位列世界三十强,若干学科方向具有世界领先地位,产生一批世界级的原创性研究成果。2050年目标则是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在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的进程中做出卓越贡献,学校的整体实力稳居世界一流大学前列。

  重点建设船海工程与科学等17个学科群。面向国际学术前沿,按照学科、科研、人才、基地四位一体的建设思路,以优势学科为主干,构建学科群,促进学科交叉融合。

  在“双一流”建设中将更加聚焦四个方面内容,分别为更加聚焦立德树人、更加聚焦师资队伍建设、更加聚焦服务国家战略和更加聚焦对区域和产业发展的贡献。从“双一流”建设方式而言,将更加注重学科群建设、更加注重师生发展、更加注重发挥学院的积极性和主导作用,以及更加注重学校发展转型。

  将进一步完善学术评价机制,建立以创新质量和社会贡献为导向的考核评估体系,更加注重研究成果的原创水平、学术品位、同行认可度和业界影响力,引导科学研究走向重视质量和贡献的内涵式发展道路。着重评价面向国际前沿领域的基础研究成果的理论独创性和学术前沿性;着重评价面向国家战略和行业需求的技术研发和工程应用成果的技术突破性和行业贡献度;着重评价面向区域发展、社会治理、文化传承创新需要的人文社会学科咨询类研究成果的决策支撑性和社会影响力。

  同济大学:聚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五大改革任务

  发展目标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到2030年前后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到2050年前后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

  目前,学校确定了拟建设的一流学科和一流交叉学科领域,其中,以一级学科为基础建设的学科为建筑学、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设计学、海洋科学、交通运输工程等9个,以多学科交叉为基础建设的交叉学科领域为医学与生命科学交叉学科领域、“微结构模型、功能与应用”交叉学科领域、智能技术与绿色制造交叉学科领域、国家创新发展与欧洲研究交叉学科领域。

  同时,《建设方案》聚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五大改革任务,分别是:全面加强和改进党对高校的领导,切实发挥学校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加快推进全面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学校治理结构改革和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实现关键环节突破,在人才培养模式、人事制度、科研管理与成果转化体制机制、资源募集与统筹等方面深化改革;构建社会参与机制,探索建立社会参与学校决策、管理和监督的体制机制,搭建运转高效的对外合作交流平台,引进多元外部资源支持学校发展;推进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和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和学术机构的实质性合作,进一步完善国际交流与对外合作战略布局。

最新科技政策

Copyright  ©  2019    天长市科技大市场    版权所有

地址:滁州高新区经三路

皖ICP备2023004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