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关于我们 | 帮助中心
欢迎光临天长市科技大市场,请  登录  |  注册
成果
成果 专家 院校 需求
福建师范大学

创办时间:1907 单位属性:省属本科院校 所在地区:福建福州市 相关行业:生物医用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信息安全,资源利用与开发

联系人:徐先生

加入院所

研究机构

  • 福建省湿润亚热带山地生态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福建省湿润亚热带山地生态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机构等级:国家级 研发人员:16人
    研究领域:裂变化学,具体应用入有关学科,天体演化学 研究方向:
    机构简介: 展开
    福建省湿润亚热带山地生态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依托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获批建设,2011年1月通过建设计划论证,实验室由4个部分组成:室内实验室(面积扩展至5000平米)、野外定位研究站点(大武夷山常绿阔叶林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闽江口湿地生态定位观测站、长汀侵蚀红壤生态恢复定位观测站)、受控条件模拟实验场、闽台资源与环境基础数据平台等。实验室建设期间仪器设备资金投入1800万元,仪器设备总值达 4100万元。实验室继续推进野外观测研究站的建设,大武夷山常绿阔叶林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一站三点”之一-三明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进入建设阶段。目前培育基地形成比较完整支撑体系,拥有自然资源学(1991)、资源与环境学(1995)、自然地理学(福建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学科,2010)、地理学(2012)、生态学(2012)等五个省重点学科,拥有地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地理学、生态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设地理学国家理科基地、地理系、资源与城市规划系、地球信息科学系、生态环境系。学科建设与学位点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2011年获得生态学一级学科博士点,2010年“自然地理学”福建省重点学科入选福建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项目,2012年地理学、生态学获批省重点学科,2013年获批建设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理科实践教育基地。实验室建设期间双聘院士1人,福建省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1人,闽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实验室建设期间获得一系列国家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青年)项目、国家973前期课题、教育部创新团队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科研总经费达4000余万元。实验室继续发展学科优势,积极承担了福建省资源与环境五年计划及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福建省生态功能、主体功能区划,福建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试点研究,福建省重点港湾海域使用规划,全省土壤污染大调查,海洋资源价值绿色评估及其应用,福建省林业保护利用规划,福州(平潭)综合试验区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等一系列横向课题任务,经费近5000万元。
  • 农业部甘蔗生理生态与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

    农业部甘蔗生理生态与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

    机构等级:国家级 研发人员:14人
    研究领域:裂变化学,应用化学 研究方向:
    机构简介: 展开
    农业部甘蔗生理生态与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前称为农业部甘蔗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设在福建农林大学,于1996年6月经农业部组织专家评审并通过认证,同年9月批准命名挂牌,并正式开放运行,1999年7月通过中期评估,2002年通过第四轮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评估。实验室在农业部主管司(局)、福建省“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和依托单位的领导、支持下,本着重点实验室建设同重点学科建设、重点人才培养和重大项目实施相结合的方针,坚持以科研创新为中心,以培养高层次人才为重点,现已成为我国糖业行业唯一的部级重点实验室,成为国际上代表我国甘蔗研究水平的科研基地与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实验室以甘蔗遗传育种、作物生理遗传与栽培和作物生物技术为主要研究方向,建有甘蔗遗传育种、作物生理遗传与栽培、品质分析、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分子检测和基因芯片7个实验室及配套的仪器设备。重点实验仪器有:旋光仪、基因枪、DNA差异显示系统、凝胶图像扫描系统、生物芯片扫描仪、生物芯片点样仪、梯度PCR仪、细胞融合仪等60多台(套)的仪器设备,其中10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24台(套),价值800多万元。1996年以来,实验室主持国家在全国范围实施的所有重大甘蔗研究和建设项目,至2001年,共承担包括国家“863”、“948”和“跨越”计划、国家攻关、国际合作和国家基金等国家级项目22项,省部委重点课题26项,吸引大批科技人员联合攻关,在种质创新、育种材料与育种方法研究和新品种选育上取得非常显著的成绩,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69篇;育成了一批甘蔗优良新品种,其中福农83-36和福农81-745分获国家新品种后补助一、二等奖;鉴定了32项成果,“甘蔗品种的资源鉴定、利用和新品种选育”和“甘蔗新品种选育与推广”分获1996年和2001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其他相关研究获5项省部一、二等奖。研究成果有力地推动南方蔗区经济的发展,通过项目的实施,培养了22名博士、19名硕士,已有2名博士后出站,目前,在站博士后和在学博、硕士研究生共45名;全国从事甘蔗研究的所有博士均为实验室培养,同时造就了一批从事蔗、烟、薯、豆、稻等作物研究和管理人才。
1 到第

Copyright  ©  2019    天长市科技大市场    版权所有

地址:滁州高新区经三路

皖ICP备2023004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