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关于我们 | 帮助中心
欢迎光临天长市科技大市场,请  登录  |  注册
成果
成果 专家 院校 需求
福州大学

福州大学

创办时间: 单位属性:211工程院校 所在地区:福建福州市 相关行业:自动化应用,农药,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水污染治理,生物化工

联系人:郭老师

加入院所

    单位简介

    福州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福建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教育部共建高校。创建于1958年,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理、工、经、管、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重点大学。 学校现有教职工3084人,专任教师1828人。其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6人(含双聘院士4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人,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1人;“**”特聘教授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国家“*”人选1人,外专“*”人选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学校现有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60个,即:1个省部共建能源与环境光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环境光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平板显示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土木工程防震减灾信息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3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50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设计)中心、工程实验室及开发研究基地。 “十一五”以来,学校获各类科技项目6396项,科研资助经费超过13 亿元;国家专利授权总量867件;科技论文被三大检索收录6073篇。科技服务工作快速发展,“产学研用”合作进一步深化,对外签订技术合同1940余项,实际到校经费3.92亿余元;成为全省高校中唯一获科技部获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的高校;集科学研究、企业孵化、创业人才培养、闽台合作交流和公共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正全面展开。 福州大学科学技术开发部是福州大学进行科技成果转化以及服务于各业的技术成果转让、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技术合作开发的全校统一归口服务管理单位,由校长授权负责开展科技中介和福州大学与全国各省、市、地区的各行业的横向科技合作工作。

    更多>技术专家132

    • 范蓓 范蓓 研究领域:农副产品贮藏与保鲜 研究方向: 咨询
    • 朱捷 朱捷 研究领域: 研究方向: 咨询
    • 李积华 副主任委员李积华 研究领域: 研究方向:热带特色食品功能 咨询
    • 马贵平 马贵平 研究领域:高分子材料 研究方向:天然高分子生物医 咨询

    更多>技术成果246

    更多>研究机构6

    • 平板显示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平板显示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机构等级:国家级 研发人员:18人
      研究领域:高压物理学,低温物理学,宇宙化学其他学科,星系动力学 研究方向:
      机构简介: 展开
      1978年,高怀蓉教授在福州大学开创了真空电子学的研究,在光电发射与热电发射研究取得较大进展,提出了氧化物阴极的弱核势力模型。 中心概述: 1989年,郭太良老师在研究热阴极、光电阴极和微光夜视器件的基础上,投入了新兴的真空微电子学的研究,开始研究场致电子发射材料和发射机理,研制场致发射显示器(Field Emission Display,FED)。 已建设4个省部级科研平台,3个实验平台, 3000m2研发实验室(含1000 m2千级净化实验室)。已形成一支由国家863专家、闽江学者特聘教授和国际项目管理专家领衔的光电信息创新团队,研究人员共18人。近年来承担863重大专项、国家基金、省部级重点重大专项、企业项目共30多项,发表论文100多篇,申报发明专利29件。 研制成功4、20、25、34英寸单色和彩色FED显示器,以及5、10、20和34英寸FED背光源,开辟了一条低成本、大尺寸FED显示器和背光源的全新技术途径。开展太阳能收集、转化、输运和存储等新能源器件材料及结构研究,研制出新型半导体量子点功能化复合太阳能电池器件和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研究基于有机/无机纳米复合体系的电子存储器件及其理论模型。 研究方向: 近年来形成的研究方向: 1. 信息显示:FED,3D ,LCD,E-Paper 2. 发光与照明:FED、OLED、LED 3. 新能源技术:太阳能光伏,锂离子电池 4. 新型存储技术 5. 太赫兹电子束源 6. 微纳光电材料与器件 7. 光电薄膜技术 8. 光电厚膜技术 9. 发光与显示驱动:FED,3D,LED,OLED,E-Paper 10. 光电测控技术
    • 福建省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

      福建省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

      机构等级:省级 研发人员:30人
      研究领域:磁化学,系统学其他学科 研究方向:
      机构简介: 展开
      福建省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SIRC)(福建省数字区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福建省人民政府布局设立在福州大学的首批四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之一,是福建省国民经济信息化重大工程计划?“数字福建”的技术支撑、人才培养基地和产、学、研联合开放实验室,也是空间数据挖掘与信息共享教育部重点实验室(LSDMIS)、国家遥感中心福建分部的依托单位。2007年被科技部授予全国首批55个“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基地”之一,“空间数据挖掘与信息共享”团队入选首批“福建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培育计划”。 现有固定在编人员30人,其中中国工程院(双聘)1人、欧亚科学院院士1人,正高级职称6人、副高级职称10人,博士生导师6人、博士学位研究人员16人。入选 “百千万人才工程”福建省省级计划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1人、“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另有技术开发与支持人员70人,来自国内外的兼职教授、副教授27人。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 王钦敏研究员兼任中心(实验室)主任。 中心瞄准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发展前沿和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围绕对地观测与导航数据从获取到深度应用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数据挖掘”与“信息共享”,开展地球科学与信息通信技术等交叉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应用与信息服务,促进相关学科的融合与发展,推动知识与技术创新。中心拥有福建省重点学科“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信息光电与信息服务支撑技术”(“空间信息系统与现代信息服务”方向),拥有通信与信息系统、电子政务与区域资源管理两个博士点,拥有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两个硕士点、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硕士(区域与行业信息化工程)。 2005年以来,中心(含实验室)承担了各类科研项目9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国家及国务院各部委项目24项、地方政府各类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科技项目、重大科技专项、发改委和教育厅项目)55项、企事业横向委托7项、非科技计划国际合作项目2项,经费累计达4911.5万元。

    Copyright  ©  2019    天长市科技大市场    版权所有

    地址:滁州高新区经三路

    皖ICP备2023004467